作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与一流本科专业,江苏海洋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历经60余年发展积淀,形成了鲜明的海洋特色与工程应用导向。该专业始建于1958年,2007年更名后整合了电力系统自动化、工业控制、电力传动三大方向,构建了以强弱电结合、软硬件融合为核心的教学体系,2024年最新数据显示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其中进入国家电网等大型企业占比达40%,展现了强劲的行业适配性。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采用"强电为主、弱电为辅"的框架,核心课程包括:
- 电路原理与电磁场构建电气理论基础
- 电力系统分析与工厂供电技术强化工程应用
- 单片机原理结合PLC应用技术培养智能控制能力
- 电力电子技术与电力传动系统打通电能转换全链条通过模块化课程群设置,学生可系统掌握从电能生产、输配到终端应用的完整知识体系,特别在海洋装备供电系统、水下机器人控制等特色领域形成技术优势。
实践教学体系凸显产教融合特色,构建了三级递进式训练平台:
- 基础实验:依托电力电子与调速研究平台完成元器件级验证
- 综合实训:在大功率变频实验平台开展系统集成调试
- 创新实践:通过先进自动化技术联合示范中心实现项目化开发近三年学生在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等国家级赛事中斩获一等奖2项,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30余项,形成"以赛促学"的创新培养生态。
师资团队由12名专业教师组成,其中教授占比16.7%,副教授占比50%,团队主持完成国家级科技项目2项,主编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特别在海洋环境电气装备方向,依托江苏省零碳建筑能源智能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开发了多套海上风电并网控制系统,将科研反哺教学成效显著。
在就业发展方面,专业构建了电力系统、智能制造、科研院所三类主流通路。2024届毕业生中,15%进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深造,40%入职国家电网等央企,另有30%分布在新能源车企、港口自动化企业。值得关注的是,专业与西门子、ABB等企业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近年涌现出多名智能电网领域的技术骨干。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