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洋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怎么样?

作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与一流本科专业,江苏海洋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历经60余年发展积淀,形成了鲜明的海洋特色与工程应用导向。该专业始建于1958年,2007年更名后整合了电力系统自动化、工业控制、电力传动三大方向,构建了以强弱电结合、软硬件融合为核心的教学体系,2024年最新数据显示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其中进入国家电网等大型企业占比达40%,展现了强劲的行业适配性。

江苏海洋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怎么样?

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采用"强电为主、弱电为辅"的框架,核心课程包括:

  • 电路原理电磁场构建电气理论基础
  • 电力系统分析工厂供电技术强化工程应用
  • 单片机原理结合PLC应用技术培养智能控制能力
  • 电力电子技术电力传动系统打通电能转换全链条通过模块化课程群设置,学生可系统掌握从电能生产、输配到终端应用的完整知识体系,特别在海洋装备供电系统、水下机器人控制等特色领域形成技术优势。

实践教学体系凸显产教融合特色,构建了三级递进式训练平台:

  1. 基础实验:依托电力电子与调速研究平台完成元器件级验证
  2. 综合实训:在大功率变频实验平台开展系统集成调试
  3. 创新实践:通过先进自动化技术联合示范中心实现项目化开发近三年学生在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等国家级赛事中斩获一等奖2项,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30余项,形成"以赛促学"的创新培养生态。

师资团队由12名专业教师组成,其中教授占比16.7%副教授占比50%,团队主持完成国家级科技项目2项,主编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特别在海洋环境电气装备方向,依托江苏省零碳建筑能源智能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开发了多套海上风电并网控制系统,将科研反哺教学成效显著。

就业发展方面,专业构建了电力系统、智能制造、科研院所三类主流通路。2024届毕业生中,15%进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深造,40%入职国家电网等央企,另有30%分布在新能源车企、港口自动化企业。值得关注的是,专业与西门子、ABB等企业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近年涌现出多名智能电网领域的技术骨干。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
上一篇:山东农业大学的环境设计专业怎么样?
下一篇:如何正确书写手写会计分录并借助图片提升理解?

热门推荐

江苏海洋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怎么样?

作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与一流本科专业,江苏海洋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历经60余年发展积淀,形成了鲜明的海洋特色与工程应用导向。该专业始建于1958年,2007年更名后整合了电力系统自动化、工业控制、电力传动三大方向,构建了以强弱电结合、软硬件融合为核心的教学体系,2024年最新数据显示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其中进入国家电网等大型企业占比达40%,展现了强劲的行业适配性。 在课程体系
 江苏海洋大学 评论  4周前

江苏海洋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怎么样?

江苏海洋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凭借其鲜明的工程教育特色和海洋产业结合优势,在江苏省乃至全国同类专业中具有显著影响力。该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凸显了其人才培养体系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规范性,尤其在机械工程领域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培养上形成独特模式。其课程体系深度融合机械设计、数控技术和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同时依托学校临港区位优势,将海洋装备技术贯穿于教学实践
 江苏海洋大学 评论  4周前

江苏海洋大学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怎么样?

根据现有公开信息显示,江苏海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本科阶段暂未单独设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该学院现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海洋信息工程5个本科专业,其中海洋信息工程作为2020年获批的新工科专业,其课程体系中包含海洋光学图像处理、光电检测技术等与光电领域密切相关的核心课程。这一专业方向聚焦于海洋环境中的信息感知与处理技术,涉及声、光、电、磁等多模态信息载体。 在研究生
 江苏海洋大学 评论  4周前

江苏科技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怎么样?

作为江苏科技大学历史最悠久、办学实力最雄厚的标志性专业之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以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装备制造业发展为导向,形成了“船舶与海工装备”特色优势。该专业自2008年起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构建了“设计-制造-控制”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其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9%以上,近五年参与研发的“奋斗
 江苏科技大学 评论  4周前

上海海洋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怎么样?

上海海洋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融合多学科前沿技术的交叉领域,依托学校在海洋工程领域的特色优势,形成了鲜明的培养方向。该专业以“强电与弱电结合”为核心特色,注重培养学生在新能源电能变换、船舶智能控制等领域的实践能力。近年来,专业紧跟国家“双碳”战略,通过产教融合模式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深度对接,毕业生近三年就业率近100%,升学路径覆盖国内外知名高校。这些特点使其成为工科领域兼具应用
 上海海洋大学 评论  4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