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交通大学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以理工融合和学科交叉为核心特色,形成了独特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以及运筹学与控制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省级重点学科,构建了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并重的教育框架。自2008年以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90余篇,科研实力和教学质量在区域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以下从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培养模式等维度展开详细解析。
在课程设置上,专业采用数学基础与计算机技术双轨并行的教学方案。数学类课程包含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核心课程,着重培养抽象思维和建模能力;计算机类课程则涵盖程序设计基础(C/C++)、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系统原理等前沿技术课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数值计算方法》与《计算机网络》等4门课程被评为甘肃省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质量达到省内标杆水平。
师资团队是专业发展的核心支撑。现有专任教师50余名,其中包含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超过30%。团队中涌现出甘肃省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以及获得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4人的骨干力量。教师队伍不仅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成果丰硕,更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将铁路系统优化算法、交通大数据分析等实际项目融入教学,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专业培养模式凸显三大创新亮点:
- 理进工出理念:通过数学建模竞赛、算法设计训练等实践环节,推动理论知识向工程应用转化
- 项目驱动式教学:依托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开展智能计算、数据挖掘等领域的真实课题研究
- 阶梯式发展路径:设置学术型与应用型双通道,毕业生既可攻读数学或计算机硕士,也可直接进入IT企业从事软件开发或数据分析工作。近五年数据显示,约35%毕业生进入华为、阿里等科技企业,20%考取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生。
在硬件建设和科研成果方面,专业拥有省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配备高性能计算集群和数据分析平台。特别在运筹优化领域,团队开发的交通网络调度算法已应用于兰州地铁智能控制系统,相关成果获甘肃省自然科学奖3项。教学改革项目"计算方法教学改革与CAI课件开发"更成为省级教学成果奖的典范案例,标志着教育创新能力的突破性提升。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