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贵州省示范性高职院校,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工程造价专业依托学院在工科领域的深厚积淀,形成了独特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核心目标,注重将管理学、经济学与土木工程技术知识相结合,构建了覆盖工程计量、造价控制、招投标管理等全流程的教学框架。近年来,学院通过国家级紧缺人才培养基地的资源整合,为学生提供了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立体化成长路径。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设置了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建筑CAD制图等基础课程,同时引入工程量清单计价、BIM技术应用等前沿教学内容。通过建设工程定额原理与实务课程,学生可掌握造价核算的核心方法;而数字造价技术应用模块则强化信息化工具的操作能力。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专业将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作为重点培养方向,通过真实案例模拟提升学生的项目策划与风险管控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依托全国电子信息产业高新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资源优势,构建了多层次的实训体系。学生在校期间可参与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的虚拟仿真项目,完成工程预算编制、结算审核等全流程操作。学院还与建筑施工企业、造价咨询机构合作开发岗位实习项目,例如通过参与建筑工程量计算、工程变更签证等实务工作,使学生在真实业务场景中掌握工程经济分析和成本控制决策技能。这种"理论+实践"的双轨培养模式,使毕业生能快速适应施工现场管理和造价审计等岗位需求。
就业前景方面,该专业毕业生可在建筑施工企业担任造价员,负责工程预结算编制;在咨询机构从事造价工程师助理工作,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也可进入政府部门担任工程审计员,监督工程投资执行。数据显示,持有二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的毕业生,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和设计院的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基建投资持续增长,掌握BIM建模、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等技能的人才,在智能建造领域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专业建设还凸显三大特色:一是将绿色建筑理念融入课程,开设建筑节能技术、可持续造价管理等模块;二是建立"1+X"证书制度,将建筑工程识图、建筑信息模型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嵌入教学;三是依托学院电子信息学科优势,开发工程造价大数据分析特色课程,培养学生运用Python、SQL等工具处理工程数据的能力。这些创新举措使该专业在贵州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保持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