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作为河南省唯一具有鲜明航空特色的全日制本科院校,其经济学学科融合了传统经济理论与航空产业特色。学校在应用经济学领域形成学术型与专业型硕士双轨培养体系,同时本科阶段设置了经济学与贸易经济两大专业,课程设计中嵌入了物流、航空金融等特色模块,构建了从基础理论到产业实践的贯通式教育框架。学科建设依托8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2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覆盖区域经济、金融科技、航空产业政策等多维度的研究领域。
在本科教育层面,经济学专业注重培养兼具宏观分析能力与实务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核心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实务、证券投资学等,同时融入物流信息系统、航空物流管理等航空产业相关课程。贸易经济专业则聚焦现代商贸流通领域,设置批发理论与实践、采购与供应管理等特色课程,强化学生对供应链管理和商业技术的应用能力。两专业均要求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工具,并强调英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硕士研究生培养分为学术型与应用型两类。学术型硕士应用经济学(020200)下设区域经济、金融风险管理、航空产业政策三个方向,初试科目包含数学(三)和经济学基础(微观40%、宏观60%),复试需考核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综合知识。专业学位硕士则包括金融(025100)、应用统计(025200)、数字经济(025800)等方向,其中数字经济专硕聚焦航空经济与产业数字化,课程内容结合《“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数字金融前沿理论。所有硕士项目均要求完成3年学制,并设置同等学力加试机制,确保生源质量。
学科建设紧密对接区域发展与航空产业需求。应用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中,航空投融资风险管理和航空大数据分析依托学校在航空航天领域的资源优势,研究课题涵盖航空器适航经济性评估、航空物流成本优化等特色领域。师资方面,经济学院拥有7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12名省级教学名师,核心教材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重点教材,同时自主开发《航空金融》等特色参考书目。实验教学环节配备金融模拟交易系统、统计数据分析平台等设施,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立产教融合基地。
人才培养注重多维度能力塑造。本科阶段推行“经济学+航空物流”跨学科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参与期货市场模拟交易和航空供应链案例分析;硕士生需在《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核心期刊发表研究成果,并参与省特色骨干学科群建设项目。就业导向方面,毕业生可进入航空航天企业从事航空金融产品设计、适航经济分析,或在政府部门承担航空产业政策研究,近年部分硕士生进入中国商飞、河南航投等企业核心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