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师范学院作为吉林省东南部唯一省属本科院校,其小学教育(教师教育)专业以培养适应基础教育需求的全科型教师为核心目标。该专业依托学校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区域优势,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体系,既注重学生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基础,也强调教学技能与师德素养的协同发展。通过分析其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及实践路径,可以窥见其在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中的独特价值。
在培养目标层面,该专业聚焦于塑造具备跨学科教学能力与教育情怀的复合型人才。根据培养方案,学生需掌握小学教育学、发展心理学等核心理论,同时通过课程与教学论等课程形成教学设计能力。专业特别强调儿童观、教育观的塑造,要求毕业生既能胜任语文、数学等主科教学,又能承担班级管理与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体现了对全科教师职业需求的精准回应。
课程体系的设计凸显了学科交叉与实践导向特点。专业核心课程包含教育概论、普通心理学等基础学科,同时设置小学语文/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等应用型课程,形成“理论筑基—方法训练—实践深化”的三层结构。值得注意的是,课程体系中特别融入教育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教育创新意识,这为适应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方法论支撑。在继续教育领域,函授学历教育还开设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设计与管理等课程,构建终身学习通道。
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校地合作实现育人闭环。学校与通化市教育局建立深度合作,定期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组织大中小学教师同台展示教学设计,这种螺旋递进式一体化培养模式,使师范生直观感受不同学段教学特点。更具特色的是“映山红”支教项目,通过组织师生赴边远地区开展教育帮扶,将师德培育融入真实教育场景,塑造学生的教育使命感。
在师资建设与质量保障方面,学校构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既有耿铁华、周繇等深耕基础教育的“大先生”,也有具备中小学教学经验的实务导师。教师发展中心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机制,确保教育理念与基础教育改革同步。教学质量评估数据显示,毕业生平均年薪达9.95万元,专业竞争力在吉林省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