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单位,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重点学科,构建了以网络化控制为核心的特色培养体系。该专业立足国家“两化融合”战略需求,通过工业物联网、智能仪器仪表等前沿方向的教学实践,形成了科研反哺教学的独特模式。其毕业生在华为、腾讯等头部企业的高就业率,以及1/3以上学生进入“双一流”高校深造的升学质量,印证了专业培养的实效性。
从学科建设角度看,该专业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重庆市一流学科)和仪器科学与技术(重庆市重点学科)两大支柱,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科研项目和学科平台两项指标均进入A-序列。依托智能仪器仪表网络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3个国家级平台,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年均科研经费超4000万元。例如全球首款工业物联网核心芯片“渝芯一号”的研发,直接服务于长安汽车、赛力斯等企业的智能制造升级。
课程体系设计体现跨界整合思维:
- 基础理论模块:涵盖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等核心课程
- 技术应用模块:设置工业自动化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实践课程
- 交叉融合模块:开设经济学、管理学等管理类课程
特别在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中,引入长安汽车ECU测试标定工具等企业真实案例,实现课堂与车间的无缝对接。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该专业构建了“四位一体”的产教融合机制:
- 校企联合实验室: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共建9个研发中心
- 实景式实训平台:打造自动驾驶与智能网联汽车等沉浸式实验场景
- 国际标准制定:牵头制定13项ISO/IEC国际标准,其中ISO/IEC 21823-2被德国工业4.0组织采用
- 双创教育体系:学生团队获“挑战杯”全国一等奖等500余项国家级奖项
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具备“IT+OT”跨界整合能力,在智能电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展现突出优势。
师资力量方面,学院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专任教师中近90%具有博士学位,包含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等高端人才。特别在工业无线与传感器网络方向,团队主导的WIA-PA网络协议研发项目获国家科技专项支持,相关技术已在30余家企业转化应用。这种“教授+工程师”双师型队伍,确保了理论教学与产业需求的高度契合。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