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立足边疆区位优势,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依托学校在民族教育和东南亚研究领域的积累,将东盟国家经贸规则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需求融入课程体系,形成了“理论+实务+语言”的三维培养模式。作为普通本科层次的四年制专业,其课程设置涵盖经济学基础、国际贸易实务及区域特色模块,毕业生可在涉外经济领域从事多元化工作。
一、培养目标聚焦复合型能力与区域特色
该专业以培养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核心,注重三大能力塑造:
- 理论素养:通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课程建立系统性经济思维;
- 实务技能:强化国际贸易实务、报关报检等操作能力,结合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 区域竞争力:要求学生掌握英语及一门东盟国家语言,并熟悉中国—东盟自贸区政策法规。这种培养路径使毕业生既能应对全球化挑战,又能把握广西作为面向东盟门户的区位机遇。
二、课程体系构建理论—实践—区域三维框架
专业课程分为三大模块:
- 经济学基础:包括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奠定宏观与微观经济分析能力;
- 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进出口单证等课程通过模拟实训强化操作技能;
- 区域特色:东盟国家概况、国际商务谈判等课程嵌入东南亚经贸案例,国际物流与跨境电子商务教学对接陆海新通道建设需求。此外,计量经济学与商务英语贯穿教学全程,确保学生具备量化研究与跨文化沟通能力。
三、就业方向凸显涉外属性与多元化选择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四大领域:
- 企业机构:涉外经贸企业、跨国公司从事进出口业务、国际市场营销;
- 金融服务:银行、证券机构参与跨境结算、国际投融资;
- 公共部门:海关、商务局等政府机构承担政策调研与贸易管理;
- 教育科研:在高校或智库开展东盟经济研究。近五年数据显示,约30%毕业生进入会计师事务所和跨境电商企业,15%考取国际商务师等职业资格,就业区域集中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东盟边境贸易区。
四、专业优势植根边疆资源与国际合作
作为南疆国门大学的特色专业,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
- 区位赋能:依托崇左市作为陆路东盟通道节点城市的地理优势,与边境自贸试验区、跨境产业园区建立实习基地;
- 语言加持:开设越南语、泰语选修课程,与河内国家大学、泰国庄甲盛皇家大学开展“3+1”联合培养,近三年派出127名学生赴东盟国家交流;
- 科研支撑:依托广西边境民族教育研究中心等平台,开展中越跨境贸易、边境经济带等课题研究,为教学提供前沿案例。
五、教学资源整合产教融合与数字化创新
专业建设注重实践载体拓展:
- 校企合作:与中国—东盟信息港、凭祥综合保税区共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学院,引入企业导师参与国际商务谈判实训;
- 数字化教学:使用国际贸易模拟软件开展虚拟报关、跨境电商运营演练,国际物流实验室配备智能仓储管理系统;
- 竞赛驱动:组织学生参与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东盟商务谈判大赛,近三年获省部级奖项23项。这些举措使人才培养紧贴RCEP框架下的新型贸易业态。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