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水利职业学院作为江西省唯一一所水利水电类高等职业院校,其生态环境修复技术专业在2025年江西省专科(高职)排名中位列第一。该专业聚焦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领域,通过“理论+实践”双轨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掌握污染调查、风险评估、修复工程实施等核心技能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专业建设紧密结合国家生态文明战略需求,课程设置涵盖污染修复技术、环境监测、生态工程设计等方向,同时依托校企合作与实训基地强化实践能力。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专业以环境污染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为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基础课程包括分析化学、环境工程微生物、环境监测技术等,为学生奠定科学分析基础;核心课程则聚焦地表水与地下水修复技术、农用地/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及矿山生态修复等专项技能。特别引入环境遥感技术与环境工程识图与CAD课程,强化数字化工具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能力,满足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
实践教学环节采用“校内外联动”模式:
- 校内实训:通过模拟污染水体修复、土壤修复等场景,开展工程方案设计与施工流程演练;
- 校外实习:与环保企业、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合作,参与真实项目中的环境调查、修复工程施工监理等岗位实践;
- 技能认证:对接水环境监测与治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
该专业毕业生面向三类职业方向:
- 环境调查技术员:从事污染源监测、数据分析与风险评估;
- 环境修复技术员:执行水体/土壤修复技术方案;
- 工程施工管理岗:负责修复工程现场管理与质量控制。就业领域涵盖环保企业、矿山修复机构、市政环境管理部门等,尤其在赣江流域生态保护、鄱阳湖综合治理等区域性生态工程中具有地域优势。
专业建设凸显三大特色:
- 水利行业背景:依托学院在水文水资源、水利工程等领域的传统优势,强化水环境修复技术特色;
- 数字技术融合:将环境遥感、GIS空间分析纳入课程,培养智慧环境修复能力;
- 校企协同育人:与环保科技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推行项目驱动教学,确保学生掌握污染修复方案编制、工程概预算等实战技能。学院2025年开展的“河小青”志愿服务活动中,该专业学生深度参与赣江清岸行动,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生态保护实践。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