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独特的育人路径。该专业依托扬州大学的教育资源,注重设计思维与工程实践的深度融合,在长三角地区设计教育领域具有显著特色。从培养方案到就业通道,其育人逻辑紧密围绕行业需求展开,展现出鲜明的产教融合特征。
在培养目标层面,该专业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纲领,着力塑造兼具创新设计思维与工程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课程体系构建了"基础能力-专业核心-实践应用"的三层递进结构:
- 设计基础模块涵盖素描、色彩、平面构成等造型基础课程,夯实视觉表达能力
- 专业核心模块包含房屋建筑学、环境景观设计、装饰材料与构造等工程技术课程
- 实践应用模块通过展示设计、施工管理、工程造价等课程实现知识转化。这种"艺术+技术"的课程组合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3DMAX等)工具的同时,建立起完整的空间设计知识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凸显"做中学"理念,形成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专业与扬州市大山装饰装潢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产教融合教学实习基地,通过真实项目导入课堂,让学生参与从方案设计到施工管理的全流程实践。在2024年校企合作签约后,企业技术骨干深度介入项目化教学,将行业标准直接融入课程考核体系。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毕业前即具备处理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
就业竞争力的培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专业通过职业资格认证衔接(如建造师、室内设计师等),构建起"学历教育+职业认证"双轨制培养通道。就业方向覆盖室内设计公司(占比42%)、建筑装饰企业(31%)、房地产开发机构(18%)三大领域,部分毕业生已成长为项目负责人。值得关注的是,该专业在施工管理与工程造价课程的特色设置,使毕业生在装饰工程领域具有独特优势,薪酬水平较同类院校高出15%-20%。
专业建设的创新性体现在教学成果可视化的持续探索。2023年举办的"设计长征路"学生作品展,系统展示了从设计基础到空间营造的递进式教学成果。展览不仅呈现手绘效果图、建筑模型等传统作业,更包含校企合作的实际项目方案,这种开放式的成果展示机制有效促进了教学反思与质量提升。据最新教学评估数据显示,学生对专业教学质量满意度达4.5分(满分5分),印证了教学改革的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