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经济学专业自2004年设立以来,已形成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型特色学科。作为以工科见长的高校,其经济学专业依托土木建筑、机械制造、环境能源等优势学科,发展出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结合的鲜明特色,尤其在产业数字化和自贸区经济研究领域具有突出成果。该专业通过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一、学科体系与研究方向
在学科架构上,本科阶段设置政治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等核心课程,构建"理论+实证+政策"三维知识体系。硕士层面,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财政与金融三大方向,聚焦传统产业升级和数字贸易研究。例如产业经济学方向与山东省"十强产业"规划深度对接,承担多项农业振兴与能源产业横向课题;数字经济专硕则强化数据要素市场分析能力,采用产业经济学60%+计量经济学40%的复试考核结构。
二、课程结构与教学资源
本科课程突出数理基础与实务应用双重导向:
- 通识模块:数学分析、计算机应用、商务英语
- 专业核心模块:微观/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国际金融
- 特色选修模块:海洋产业经济、自贸区政策实务教学资源方面,建有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配备智慧教室和经济仿真实验室。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比例达70%,如《统计学》课程引入青岛港贸易数据进行实操训练。研究生阶段更强调科研反哺教学,近五年承担国家级课题12项,发表SSCI/CSSCI论文120篇。
三、师资团队与学术平台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5人,博士化率80%,包括日本工程院院士等高端人才。团队形成三大教研集群:
- 产业经济研究组: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旧动能转换下山东制造业升级路径》
- 数字贸易研究组:与青岛自贸区管委会共建数据共享平台
- 财政政策分析组: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重大规划通过"博士团"学术沙龙和国际会议(如亚洲经济论坛),构建起"校内导师+行业导师"双导制,近三年指导学生获全国市场调查大赛一等奖等18项奖项。
四、实践培养与就业前景
实践体系呈现"三阶递进"特征:
- 基础层:大二暑期开展红色筑梦乡村振兴调研
- 提升层:大三进入海尔集团、广发证券等实训基地
- 创新层:大四完成跨学院联合毕业设计(如"地铁PPP项目融资模型")近三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95%,其中15%考入财政局等政府部门,30%进入双一流高校深造,55%任职于银行、证券、跨国企业。数字经济专硕毕业生更在跨境电商、大数据分析等新兴领域呈现强劲竞争力。
通过学科交叉融合与区域服务导向,青岛理工大学经济学专业已发展成为胶东经济圈智库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在产业数字化评估、自贸区政策仿真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等重大项目,体现了"扎根地方、服务发展"的办学定位。对于有志于从事政策分析或产业规划的学生,该专业提供了从理论积淀到实战操盘的完整培养链。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