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的英语专业自1978年创办以来,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体系与培养模式。该专业以外国语言文学类本科教育为主,课程设置涵盖语言技能、文化研究与实践应用三大方向,并依托外国语学院的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逐步发展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下文将从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实践平台、培养目标等方面展开详细分析。
一、课程体系:复合化与专业化结合
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分为三个层次:通识必修课(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学等)、专业必修课(如综合英语、高级英语、翻译等30余门)以及专业选修课(如跨文化交际、商务英语等20余门)。其中,《综合英语》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并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语言教学等现代技术手段。选修课中还包含医学英语、外贸电函等特色方向,为学生提供了跨学科知识储备。
二、师资力量:国际化与高学历导向
学院现有57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50人,包括教授4人、副教授28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达90%。近五年,49.1%的教师曾赴英国、加拿大等国进修,学院还自筹资金资助20人出国深造。此外,每年聘请3-6名外籍教师参与教学,强化语言环境的真实性与前沿性。教师团队在科研方面表现突出,近三年发表论文200余篇,承担各级课题9项,并出版教材及专著6部。
三、实践平台:校企协同与基地联动
专业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构建了“校内+校外”双轨制的实训体系:
- 校内资源:配备多媒体语音室(138座)、同传教室(40座)及自主学习中心(270座),设备总值超232.6万元;
- 校外合作:建立5个教学实践基地(如包头市第四十五中学)和7个拓展基地,覆盖中小学教育、翻译服务等领域;
- 资格认证:与厦门大学合作设立口笔译资格证书考试中心,为学生提供职业资格认证通道。
四、培养目标:“厚基础、强能力、宽适应”
专业以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为核心目标,强调“语言技能+跨学科素养”的双重提升:
- 语言能力:通过系统训练掌握听、说、读、写、译五项核心技能,尤其注重口译与商务英语应用;
- 职业导向:毕业生可从事教育、翻译、外贸、涉外管理等工作,近年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部分学生考入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校深造,或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海外高校留学。
五、特色优势:区域服务与学科交叉
作为自治区重点建设的外国语言文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该专业紧密结合区域需求,例如开设医学英语方向课程,与包头医学院合作培养医疗领域翻译人才。同时,通过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所推动基础教育研究,形成“高校-中小学”联动机制,强化教育实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