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东昌学院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戏剧与影视学类本科专业,近年来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该专业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依托影视传媒系的办学资源,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在2025年校友会专业排名中,该专业位列全国三星级应用型专业,并进入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行列。这种综合实力既体现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也反映在毕业生就业的广泛适应性中。
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是该专业的核心架构。专业设置明确分为电视编辑和影视制作两个方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与制作的全流程能力。课程设计涵盖艺术理论与实践技术双重维度:
- 理论课程包括《艺术概论》《广播电视导论》《视听语言》等基础学科,着重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媒介文化传播素养
- 技术实践类课程如《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影视特效合成》等,通过演播室和影视制作实验室的实操训练,强化学生的节目制作技术与新媒体编辑能力。这种课程结构使毕业生能适应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行业需求。
在办学条件方面,专业拥有山东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配备价值1000多万元的影视设备,包括10余个专业实验室和1000多平方米的实践场地。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61%,其中包含山东省教学名师和省级教学团队,形成了以博士学位教师为主体的教研力量。这种资源支撑使学生在微电影创作、纪录片拍摄等项目中能获得专业指导,近年学生作品在山东省大学生新媒体艺术大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
专业特色体现在产教融合与个性化培养的双轨模式。作为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其办学方向紧密对接融媒体时代需求,开设《新媒体概论》《媒介文化传播》等前沿课程。同时推行“通识教育+导师制”培养方案:
- 低年级通过跨学科课程拓展知识面
- 高年级针对有特长的学生实施“一对一”导师指导
- 毕业设计强调创新创业能力,支持学生参与电视台实习或独立创作。这种模式既保障了学生基础素质,又为拔尖人才提供成长通道。
就业前景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可进入广播电视媒体从事编导、摄像工作,或在新媒体平台担任内容策划与运营,亦能在企事业单位承担宣传管理职能。近年典型案例包括学生进入湖北电视台参与民生新闻制作,以及在大众日报等媒体担任采编骨干。随着行业对视听内容创作需求的增长,该专业毕业生在网络剧创作、短视频制作等领域展现出强劲竞争力,就业率持续保持较高水平。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