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艺术职业教育基地,四川艺术职业学院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传习展示基地和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的办学优势,其文物展示利用技术专业构建了"技艺传承+数字创新"的复合培养模式。该专业立足文博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通过文物学概论、博物馆学概论、文物保护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夯实学科根基,在文物数字化信息采集、文物数字化展示技术等核心课程中融入虚拟仿真、三维建模等前沿技术,形成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
在实践教学环节,专业设置"三阶递进式"培养路径:
- 基础技能实训:通过文物绘图与文物摄影课程掌握传统记录技术
- 综合能力提升:在文物陈列展览设计课程中完成从展陈大纲撰写到施工方案制定的全流程训练
- 数字技术应用:依托文物数字化项目设计课程开展虚拟展厅建设
这种培养体系使学生既能运用传统方法进行文物藏品管理,又能熟练操作数字设备完成文物三维建模,实现"一专多能"的职业发展定位。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可在文博考古机构从事藏品编目制档,在数字化展馆担任虚拟策展人,或参与文创产品设计开发。值得注意的是,专业特别强化博物馆公共服务与教育能力培养,通过情景模拟训练学生策划社教活动、撰写科普文案,近三年毕业生在三星堆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等单位的岗位适应率达92%。
2025年招生数据显示,该专业在川内专科批录取线较同类专业具有明显优势,最低录取分数386分对应全省排名135800位。单招计划显示,中职类考生可通过公共管理与服务类考试进入本专业,普高生源则需参加文化素质测试与职业技能测试,重点考察艺术设计基础与文化遗产认知能力。这种选拔机制确保生源既具备文化课基础,又对传统文化保持浓厚兴趣。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