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的广播电视学专业立足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课程体系融合了新闻传播学、影视制作技术和新媒体等领域的核心知识。作为本科层次的文学类专业,该专业通过四年学制系统化训练,旨在为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及企事业单位输送具备采编、策划、制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从办学历史来看,该专业依托学院深厚的师范教育基础,逐步构建起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框架。
在培养方向上,专业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求学生掌握广播电视学基本理论,并具备新闻采访、节目制作、播音主持等实操技能。根据培养目标,毕业生不仅能在传统广电机构胜任编辑、记者等工作,还能适应互联网新媒体行业的多元需求。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培养方案提到“组织和体育公司从事体育产业开发”等就业方向,可能与专业核心定位存在表述偏差,需结合具体课程设置理解。
课程体系设计体现“理论+实践”双轨并行。理论课程包含广播电视概论、传播学、中外广播电视史等学科基础,而实验课程侧重电视摄像、节目编辑与制作等技能训练。这种结构既强化了学生对媒体生态的宏观认知,又通过新闻采写、录音技术等实操模块提升岗位适应能力。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课程设置中融入了网络与新媒体概论,反映出专业紧跟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
根据学生满意度调查,该专业综合评分达4.1分,其中教学质量满意度与综合指标持平,而办学条件和就业满意度略低(3.7分)。这一数据表明,专业在师资力量与教学成效上获得认可,但硬件设施和就业服务仍有提升空间。从就业方向看,毕业生主要进入广播电台、电视台从事采编主持工作,也可在党政宣传部门、企事业单位承担新闻宣传职能。
在招生与深造方面,该专业实施文理兼收政策,海南等地考生无需特定选考科目即可报考。学费标准为4100元/年,处于同类院校较低水平。对于有意继续深造的学生,考研方向涵盖新闻与传播、广播电视艺术学等学科,与核心课程形成衔接。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省份招生计划较少(如海南仅1个名额),考生需密切关注年度招生动态。
从行业适配性分析,随着媒体融合加速,专业培养的全媒体技能更具竞争力。课程中设置的电视色彩学、电视音乐音响等特色内容,增强了学生在视觉传达与音效设计领域的专业度。而公共关系学、新闻道德与法规等课程则完善了学生的职业伦理素养,为其在复杂媒体环境中把握导向奠定基础。不过,就业方向中提及的“中小学体育教学”等表述,可能源于培养方案的历史沿革,实际就业仍需以主流媒体机构为主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