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构建了"厚基础、重技能、强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肇始于1985年计算机教研组,历经数十年发展形成覆盖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的全链条培养架构。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江西省高性能计算技术重点实验室,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超95%,在基础教育信息化与工业软件开发领域形成显著优势,为华为、腾讯等企业输送了大批技术骨干。
学科建设与专业优势
专业以基础教育信息化和工业软件研发为双核心方向,获批江西省"十四五"优势专业和江西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依托物联网与智能计算高水平工程研究中心和分布式计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出教师质量监测大数据平台等创新成果。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重大奖项。专业在2016年江西省本科评估中位列全省第一,形成教育技术融合与产业需求对接双特色优势。
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
实施"三维能力培养"课程架构:
- 基础理论层:
- 数据结构(64课时)构建算法设计能力
- 操作系统(48课时)掌握进程调度原理
- 技术核心层:
- 《Web程序设计》开发动态网站系统
- 《移动软件开发》完成Android应用开发
- 实践创新层:
- 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累计获奖200余项
- 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研发相变储能材料。课程体系设置7个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模块,开发《智能系统开发》等前沿课程。
师资力量与科研平台
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 教授占比21%,博士化率32%
-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领衔,省级教学名师3人
- 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与机器人研究队等创新平台
- 近五年发表SCI/EI论文254篇,获批发明专利33项。团队研发的工业遗产数字化保护系统应用于多个国家级文物保护项目。
实践教学与产教融合
形成"三级项目驱动"实训体系:
- 基础技能:200课时完成网站搭建与APP开发
- 专项实训:在华为ICT学院开展云计算项目实战
- 综合创新:参与江西省融媒体中心建设项目。与中软国际共建15个实践基地,实现毕业设计真题率100%,学生完成企业级项目70余项。
就业前景与职业发展
构建多元化就业网络:
- 基础教育:35%任职信息技术教师
- 软件开发:30%进入阿里云等企业担任工程师
- 科研机构:20%服务中科院等研究单位
- 学术深造:15%考取清华大学等高校研究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评价优秀率88%,字节跳动设立专项校招通道。
该专业通过"基础教育+产业创新"双轨并行培养模式,在教育信息化与工业软件开发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随着元宇宙技术发展,建议增设《虚拟现实系统开发》课程,深化与国家超算中心合作,为数字中国建设输送兼具理论基础与工程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