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学院的社会工作专业自2008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培养具有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通过构建"理论+实务+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该专业在黑龙江省内率先开展社工教育,2016年获批哈尔滨市社会工作(社会管理)市级领军人才梯队,2018年成为黑龙江省高校社会工作联盟会员单位,展现出较强的区域影响力。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立足"立足哈市、辐射龙江、面向全国"的发展定位,旨在培养能在政府部门、社会服务机构、街道社区等领域从事社会管理与服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双师双能型"导向,要求60%以上教师持有社会工作师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并通过校企合作课程强化实务能力。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毕业生中超过60人考取硕士研究生,高质量就业率位居全校前列。
课程体系与教学特色
专业课程设置呈现三大特色模块:
- 理论核心课程:包括《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概论》《社会心理学》等22门必修课,重点夯实专业基础
- 实务技能课程:开设《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实践类课程,配备社会工作实验室和12个校外实践基地
- 创新拓展课程:设置《老年服务与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等28门选修课,并与企业合作开发"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指导"等特色课程
教学团队由12名专职教师和10名外聘实务督导组成,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60%。专业带头人李惠男教授主持完成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2项,其团队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研究成果。
实践培养与社会服务
通过构建"校地协同+项目驱动"实践机制,专业与地方政府建立深度合作:
- 与共青团饶河县委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调研
- 在哈尔滨市南岗区设立高校少先队校外活动基地,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建设
- 定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近三年完成《赫哲族乡农村旅游发展调查》等40余项调研报告
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分30%,要求学生在模拟法庭、社工实验室完成300小时以上的实务训练。2024年暑期实践中,团队开发的《学前儿童多元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已转化为实际服务项目,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培养理念。
专业发展与行业衔接
面对社会服务需求升级,专业重点建设老年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社会治理三大方向,与哈尔滨市第九人民医院等机构合作开设《医务社会工作》课程。就业数据显示,毕业生主要流向民政部门(35%)、社会组织(28%)、教育机构(20%)三大领域,近年有12人通过国家汉办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参与国际社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