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学院作为广西较早开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该专业自2021年设立以来,以服务国家"双碳"战略为目标,聚焦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领域,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体系。专业依托工学院的教学资源,2023年理科录取分数线达500分以上,展现出较强的学科吸引力。在2025年广西高校专业排名中,该专业位列第2位,体现了其在区域内的学科竞争力。
课程设置突出多领域交叉融合,核心课程包含风力发电原理与技术、光伏发电原理与应用、储能原理与技术三大模块。专业基础课涵盖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等工科主干课程,同时设置Python程序设计、AutoCAD工程绘图等数字化工具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包含三个关键环节:
- 新能源认识实习:通过实地考察风电场、光伏电站建立行业认知
- 课程设计:包括风电场电气系统设计、机组优化运行等专项训练
- 毕业设计: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完成工程方案开发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可从事:
- 风力发电场规划设计与运维
- 太阳能电站系统集成与优化
- 新能源设备研发与技术改造
- 电网公司清洁能源并网管理随着广西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500万千瓦的区域产业升级,近三年该专业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主要就职于南方电网、金风科技等龙头企业。
师资建设方面,专业依托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组建了由12名专任教师构成的教学团队,其中高级职称占比58%,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2名。实验平台配备50亩自然测试场,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共建智能微电网实验室,支撑学生开展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等创新实验。
在学科交叉领域,专业强化与机械电子工程、物联网工程的协同发展,开设大数据与智慧新能源、数字孪生风电场等前沿课程。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既能掌握新能源电力电子技术等核心技能,又具备智慧能源系统开发能力,契合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趋势。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