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工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该校重点建设的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具有40余年办学历史。该专业以培养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依托经贸学院完善的学科平台和产教融合资源,形成了“理论+实践”“专业+外语”“传统贸易+跨境电商”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近年来在学科竞赛、校企合作等方面表现突出,毕业生就业领域覆盖政府机构、涉外企业和跨境电商企业。
在培养体系方面,专业课程设置突出国际经贸规则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核心课程包括国际贸易实务、跨境电子商务、国际结算等实务类课程,同时融入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商务数据分析等数字化课程模块。特别注重双语教学能力培养,开设外贸英文函电、国际商务谈判等特色课程,并通过POCIB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等国家级赛事强化实务操作能力。课程体系构建呈现三大特色:
- 学科交叉性:整合经济学、管理学和信息科学知识
- 实务导向性:外贸单证、报关实务等课程占比达35%
- 技术前沿性:开设区块链贸易、数字营销等新兴选修课
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了多层次能力培养平台。校内建有国际贸易多功能实验室、O2O体验馆等7个专业实验室,配备TMT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校外与公牛集团、益盟股份等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开展跨境电商运营实战、外贸流程模拟等实训项目。通过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引入华为、怡亚通等企业导师授课,实施“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培养模式,近三年学生获全国外贸单证岗位技能大赛等国家级奖项23项。
师资队伍呈现双师型结构优势,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50.1%,博硕教师占比94.4%,拥有省级教学名师和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教学团队依托吉林省中小型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将东北亚经贸合作、跨境电商监管等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开发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3门,形成“科研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教师团队近年完成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项,出版跨境电商实务等特色教材4部。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主要服务于东北亚经贸合作、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约35%毕业生进入外贸企业从事进出口业务操作,28%在政府商务部门从事经贸政策研究,20%在阿里巴巴国际站等跨境电商平台从事运营工作。依托数字贸易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专业与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度对接,为中韩自贸区、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等输送大批熟悉RCEP规则的应用型人才。就业数据显示,近三年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达82%,起薪水平高于全省经济学类平均值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