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黄海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形成了独特的教学体系与实践路径。该专业依托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基础,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构建了“艺工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既注重艺术审美与设计思维的培养,又强化工程技术与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课程体系创新、校企合作深化以及工作室实践平台搭建,学生能在室内设计、景观规划、数字化技术应用等领域获得全面发展。
一、“艺工融合”培养模式
专业以艺术与工科交叉为核心理念,打破传统学科壁垒。课程设置上,将设计理论与工程技术深度融合,例如在景观设计方向中融入村落修复和古典园林设计,室内设计方向则结合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等工科内容。教学团队由艺术设计、建筑学、生态学等多学科背景教师组成,通过跨学科教研活动推动教学创新。这种模式不仅强化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还培养其项目落地实施的综合素养。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
模块化课程结构
专业分为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两大方向,核心课程包括:- 室内设计:商业办公空间设计、3D效果图制作、展示设计
- 景观设计:滨水空间设计、房地产居住用地规划、市政项目设计
同时引入虚拟现实(VR)技术、智能家居设计等前沿内容,适应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
实践导向的教学方法
通过项目牵引式教学,将企业案例、科研课题、设计竞赛融入课堂。例如,学生可参与乡村振兴、文化遗产保护等实际项目,从方案策划到施工落地全程实践。工作室还提供3ds Max、SketchUp等软件的系统培训,确保技术能力与行业标准接轨。
三、校企协同与就业支持
深度产教融合
专业与青岛屋托邦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开展实习就业一体化培养。企业设计师参与课程开发,提供全案设计流程指导,学生能在真实项目中掌握空间叙事能力与跨领域协作技巧。就业竞争力提升
近年毕业生就业方向涵盖设计院、房地产企业、自主创业等领域。校企合作单位每年提供定向岗位,例如2025年某装饰公司计划新增5个环境设计师职位并优先录用本校学生。校友反馈显示,工作室积累的项目经验和竞赛成果显著提升了职场适应能力。
四、创新平台与学术支撑
环境设计工作室作为核心实践平台,自2014年成立以来,已形成“学习—实践—竞赛—科研”四维一体的培养路径。学生可参与NCDA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国好创意等国家级赛事,并在教师指导下申报科研课题。学院还聘请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专家担任学科带头人,保障教学与行业前沿同步。
五、区域优势与未来发展
依托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区位优势,专业紧密对接蓝色经济区建设需求,聚焦滨海景观设计、智能空间规划等特色领域。随着学校持续加大数字化设计工具和生态可持续理念的融入,该专业正朝着“新工科+新文科”方向升级,为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输送更多复合型设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