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力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立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形成了以能源电力为特色、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办学方向。该专业自2006年设立以来,依托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等平台,构建了"理论+实践"双轮驱动的培养体系。2024年校友会数据显示,该专业位列全国第141名,学生综合满意度达4.2分,在就业率、办学条件等维度均表现突出,展现出鲜明的行业特色与人才培养优势。
在培养模式上,专业构建了"电力物联网+智能电网"双轨制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包含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电磁场与传输理论等基础理论课程,同时设置电力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5G通信平台等特色实践模块。通过引入中兴通讯工程师认证课程,将企业级项目嵌入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射频识别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前沿知识的同时,能直接参与智慧电网通信网络的研发设计。
实践教学体系凸显三大优势平台: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提供电力通信仿真环境
- 移动通信实验室配备3G/4G/5G全制式设备
- 物联网信息处理平台支撑智能电网项目开发学生通过生产实习、通信电子线路实训等实践环节,可完成从电路设计到系统集成的全流程训练。近年专业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融入课程,新增量子通信技术选修模块,保持与行业技术迭代同步。
就业方向呈现"电力主导、多元拓展"格局。约44.48%毕业生进入电力热力供应行业,主要任职于电网公司、发电企业的通信技术部门。其余分布在通信设备制造、电子信息服务等领域,岗位涵盖通信系统设计、网络运维管理、智能设备研发等方向。专业与国家电网、华为技术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2024届毕业生平均起薪高于上海市理工科均值18%。
对考研学生而言,该专业提供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硕)和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专硕)等深造方向。2025年考研数据显示,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复试线降至260分,录取平均分315分,较同类院校更具性价比。研究生培养依托上海市一流学科建设平台,在电力物联网安全、能源互联网通信架构等方向形成研究特色。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