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职业技术学院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脱胎于传统会计专业,历经十余年发展,已成为培养复合型财务人才的重要平台。该专业以“双证”培养理念为核心,既注重会计实务能力,又融入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财税一体化实训室、智能财务共享中心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构建了“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面对数字经济时代对会计行业的重塑,专业通过课程体系改革与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数会融合”培养路径。
一、专业发展脉络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源于2011年设立的会计专业,累计培养2000余名会计人才,2025年正式更名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聚焦“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要求学生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管理会计分析等核心能力,同时具备运用现代信息系统处理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的能力。课程设置突破传统框架,将财务大数据分析、智能财税等前沿技术课程与基础会计、税法等经典科目结合,形成覆盖“数据采集-处理-决策”全链条的知识体系。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特色
核心课程模块化设计
- 基础能力层:包含基础会计、经济法等课程,强化会计准则与法律规范认知
- 专业技术层:设置财务大数据分析、Python编程等课程,培养数据建模与可视化能力
- 综合应用层:通过会计综合实训、ERP供应链管理等项目式课程,实现业财融合能力提升
“赛教融合”创新模式
专业建立技能竞赛常态化机制,组织学生参与省级会计技能大赛、智能财税竞赛,近三年获得国家级奖项11项、省级奖项50项。竞赛内容涵盖财务机器人应用、业财税融合大数据处理等场景,直接对接行业最新技术标准。
三、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
- “双轨制”实训体系
校内建设手工记账室、财税一体化实训室4间,配备虚拟仿真财务软件,可模拟企业全周期财务流程;校外与周口会计事务所、潍坊正大评估公司等20余家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实施现代学徒制项目。 - 真实项目驱动教学
引入企业实时财务数据,学生通过财务大数据中心参与应收账款分析、成本管控等实际业务,2024年校企合作开发的智能税务筹划系统已应用于教学实践。
四、就业前景与职业发展
毕业生主要面向三类岗位:
- 传统财务岗位:企事业单位出纳、总账会计,起薪约4500-6000元
- 数字技术岗位:财务数据分析师、智能财税顾问,人才缺口年增长率达23%
- 金融服务岗位:银行理财经理、证券机构金融规划师,职业晋升空间广阔
近三年专业就业率保持98.5%以上,30%毕业生通过初级会计师、智能财税1+X证书实现岗位晋升。随着财务共享中心、RPA财务机器人的普及,掌握大数据分析与业财融合能力的毕业生更具竞争优势。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