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通过融合艺术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的跨学科培养模式,致力于为文化创意产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该专业构建了以美术基础为根基、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知识体系,覆盖平面设计、影视制作、交互开发等多元领域,并通过校企合作与竞赛实践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在课程设置、实训体系及职业发展路径上形成特色,为学生提供从理论学习到产业对接的完整成长链条。
在课程体系方面,专业围绕数字媒体技术基础展开,采用“艺术+技术”双轨并行模式。核心课程包括美术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图像处理、三维动画等模块,同时注重技术前沿拓展,开设WEB前端设计、影视后期处理等实践性课程。这种课程设计既强化了学生对色彩构成、视觉传达等艺术素养的培养,又通过编程与软件操作训练提升其技术实现能力,例如:
- 美术基础课程培养造型与审美能力
- 数码影像技术课程掌握摄影摄像与后期合成
- 三维动画课程学习Maya、3ds Max等工具应用
- 影视剪辑与特效课程熟练使用Premiere、After Effects
职业能力培养上,专业通过校企合作与项目化教学打通产业对接通道。学生可进入文化传媒公司、电视台等单位参与数字产品制作全流程,典型岗位包括UI设计师、影视特效师、网页开发工程师等。校方与连云港立信会计事务有限公司、博岭文化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数字媒体产品制作、交互设计等真实项目中积累经验。近年学生团队在国家级、省级赛事中获奖超60项,印证了实践教学成效。
升学与职业认证体系构建了多元化发展路径。学生可通过专转本、专升本进入更高学历层次,同时考取Adobe认证专家(如平面设计、影视编辑方向)、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等资质。专业教师团队中7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90%拥有硕博学位,其主持的20余项省部级课题为教学注入科研创新动力。实验实训室配备非线性编辑系统、三维动作捕捉设备等,支撑从创意构思到成品输出的全流程训练。
该专业通过“三红育人工程”等特色培养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实践,学生党支部入选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这种培养模式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技术能力,更注重职业道德与工匠精神的塑造,使其在新媒体运营、数字营销等新兴领域具备持续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