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自1993年成立以来,始终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为人才培养原则,其音乐学(师范)专业通过持续改革与创新,已成为辽宁省音乐教育领域的重要基地。该专业依托OBE教育理念构建课程体系,强调"既能登讲台,又能登舞台"的双重能力培养,形成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特色。随着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的推出,专业新增舞蹈编导、钢琴艺术指导等方向课程,进一步强化学生个性化发展能力。
课程体系:多维支撑与特色创新
专业课程设置围绕"四有教师"培养目标展开,构建中西音乐史、音乐美学、作曲技术三大核心知识模块。基础技能类课程包含声乐、钢琴、视唱练耳等必修内容,创新性引入电脑音乐制作、合唱指挥等现代音乐技术课程。2024年方案特别增设曲艺方向、钢琴伴奏与弹唱强化课程,并将自主发展课程纳入培养体系,为学生考研及职业发展提供系统支撑。实践类课程占比超过30%,通过田野采风、论文写作、教学实习等环节实现知识转化。
师资力量:结构优化与跨界融合
26人组成的专任教师团队中,包含4名教授、11名副教授及5名博士学历教师,硕士生导师占比15%。师资队伍呈现三大特点:
- 学术与实践双优:9名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4人获评省级教学名师
- 产教协同创新:聘请中学高级教师担任行业导师,形成"双导师制"培养模式
- 科研成果丰硕:近五年承担20项省部级课题,发表42篇核心期刊论文,获19项国家专利
实践平台:立体化能力锻造
学院配备4000m²独立教学楼,内含MIDI实验室、录音棚、智慧教室等12类专业场地,构建起三级实践体系:
- 基础技能层:依托电子琴教室、舞蹈房开展单项技能训练
- 综合应用层:通过大学生艺术团、管弦乐团完成年度专场演出
- 社会服务层:参与央视《吉祥南果》录制、北京国际合唱节等大型活动
近三年学生获42项省级以上奖项,合唱团连续八年蝉联社会实践标杆集体称号。
就业导向:精准对接教育需求
专业通过"三队两组"美育战略与10余所中小学建立实践基地,实施"浸润式"教育实习。毕业生呈现三大就业优势:
- 岗位适应性强:90%以上就业率中,基础教育师资占比76%
- 职业发展持续:16%考研率支撑学历提升,多人进入伯克利音乐学院等国际院校深造
- 社会认可度高: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教学能力扎实、艺术素养全面"
这种培养模式既坚守师范教育本色,又突破传统音乐教学的边界,通过课程重构、师资升级、平台拓展三维发力,为新时代美育工作输送了大量"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随着教育硕士学科教学(音乐)领域的建设推进,专业正在形成本科-研究生贯通培养的新格局。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