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其重点建设的本科专业,以鲜明的石化行业特色和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构建了覆盖基础理论、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全方位培养体系。该专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强调强基础、强实践、强能力、强修养的培养特色,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和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以下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平台等维度展开分析。
培养定位与目标
专业围绕国家和广东省数字化转型需求,聚焦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与工程管理能力的培养,旨在塑造兼具科学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要求学生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同时深入理解数字逻辑、算法设计、操作系统等核心知识体系。在职业素养层面,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工程伦理的渗透,通过课程思政与产教融合双体系,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复合型工程师。
课程体系与教学特色
课程设置采用“产教融合强筋骨+素拓教育铸灵气”双体系,形成三层递进结构:
- 基础理论层:包含电路分析、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等硬核课程,夯实数学建模与算法设计能力;
- 技术应用层:开设云计算开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等前沿方向课程,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
- 创新实践层:通过软件工程实训、网络工程实验、智能系统开发等实践模块,强化工程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过程中推行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等核心课程中植入案例驱动和项目驱动模式,近三年学生累计获得“挑战杯”特等奖、“互联网+”国家级奖项等竞赛成果百余项。
师资与科研支撑
专业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省级创新团队带头人4名,教师队伍中博士占比31%、硕士以上学位达80%。依托石化装备智能安全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和云机器人工程技术中心,开展模式识别、工业大数据等领域的科研攻关。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发表IEEE Transactions顶级论文20余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智能传感、故障诊断等特色实验项目。
实践平台与就业前景
建设有网络工程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等9个专业实验室,配备罗克韦尔自动化平台等价值3100万元的设备。实施“校企双导师”制,与腾讯、字节跳动等企业共建实习基地,毕业生年均就业率超99%,主要流向云计算开发、人工智能算法设计、石化行业智能运维等领域。部分优秀毕业生进入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攻读硕士,或任职于宁德时代、百度等领军企业。
该专业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的国际化标准,持续优化人才培养闭环,形成了“基础厚实、技术前沿、石化特色”的核心竞争力,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