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城市职业学院的非金属矿物材料技术专业作为全国高职院校中唯一专注耐火材料人才培养的特色专业,自2021年开设以来,凭借国家级教授领衔的师资团队和产教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成为新材料领域职业教育的标杆。该专业立足国家“2035新材料强国”战略,瞄准高温材料、耐火材料行业的技术缺口,以实用型技能培养为导向,构建了覆盖原料识别、工艺设计到质量管控的全链条知识体系,已为行业输送大量紧缺技术人才。
在培养目标上,专业聚焦数字化生产与绿色低碳管理能力塑造。学生需掌握非金属矿制品配方设计和智能化设备操作,同时具备理化性能检测与生产工艺控制的核心技能。为实现这一目标,课程体系分为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两大模块:前者包括《无机化学》《材料科学基础》等理论课程,后者则强化《耐火材料工艺》《耐火材料性能及检测》等实践应用课程,并通过材料工艺实训和机械装备实训提升动手能力。
教学创新体现在教材重构与课堂改革中。专业团队以“实用、够用”为原则,联合企业工程师开发教材,删除冗余理论,每节课仅聚焦1-2个关键知识点。例如在《耐火材料热工设备》教学中,学生通过高温检测室模拟窑炉操作,掌握温度曲线调控技巧。这种“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教学模式,使毕业生在就业时展现出超越本科生的实操能力。
校企合作是专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学院与北京利尔高温材料、江苏晶鑫新材料等上市企业共建耐火材料奖学金,并在日照、郑州等地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如俄罗斯国际展会产品研发、嘉吉石化工程管理,实现实习即就业的转化。2021级学生对口就业率超90%,其中20%进入上市企业,岗位涵盖材料工程师(年薪18-25万)、工艺工程师(年薪20-30万)等高薪方向。
师资配置凸显“双师型”特征。学科带头人叶国田教授作为原郑州大学博导,主持过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带领团队完成150余篇学术论文。教学团队中,孙小改、贾会霞等青年教师均具备硕士学历与企业项目经验,主导的校级课题和耐火材料标准实验室建设,使学生能接触X射线衍射仪、高温抗折试验机等尖端设备,培养科研思维与技术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