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其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以"中国制造2025"战略为导向,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链需求,构建了"技术+创新"双轮驱动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江苏省重点专业群优势,聚焦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数字化运维等核心领域,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形成"基础技能→专项能力→综合应用"的三阶递进式培养路径,为长三角地区输送了大量具备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采用"平台+模块"的架构,强化数字孪生技术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的深度融合。核心课程包括:
-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与离线编程技术
- 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 机器视觉与智能传感技术
- 工控组态与现场总线技术
- 智能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实战其中C语言程序设计和液压与气动技术两门课程贯穿全培养周期,通过"理论→仿真→实体设备操作"的教学链条,实现从机械制图到智能产线设计的知识转化。
实践教学体系以工业机器人4S中心为枢纽,构建三级进阶实训平台:
- 基础层:电气控制、PLC编程等基础技能训练
- 专项层:工作站系统集成、MES系统调试等专项模块
- 综合层:校企联合开发智能工厂仿真项目学生通过教育部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在华为机器、舜宇光学等合作企业完成岗位实践,近三年获挑战杯国赛金奖等20余项国家级奖项,形成"以赛促学、产教融合"的良性循环。
就业生态呈现"四维发展"特征:
- 操作岗: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与维护(占比35%)
- 技术岗:工作站编程调试与系统集成(占比45%)
- 管理岗:智能制造车间管理(占比15%)
- 服务岗:技术营销与售后支持(占比5%)专业毕业生在长三角地区就业率达98%,与埃斯顿自动化等龙头企业建立定向输送通道,起薪水平高于全省高职院校同专业平均值18.6%。
师资团队汇聚国家级教学名师和江苏工匠,形成"双师双能"型教学队伍。团队拥有:
- 全国技术能手3人
- 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4人
- 博士学历教师占比26%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与劳模创新工作室双平台运作,开发出《工业机器人系统维护》等5门省级精品课程,主持工信部重点课题3项,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2项,构建起"教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格局。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