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制造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广西首家制造类公办高职院校,其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以"工学结合、产教融合"为特色,形成了从基础理论到行业应用的全链条培养体系。该专业立足现代农业与智能制造交叉领域,注重学生无人机操控、系统维护、行业应用三大核心能力的塑造,为低空经济产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课程设置上,专业构建了"基础+核心+拓展"的三层递进式课程体系:
- 基础理论模块涵盖无人机结构与飞行原理、航空法规等通识课程,夯实学生对无人机构造与安全规范的理解;
- 核心技能模块聚焦实操能力培养,设置无人机模拟操控、组装调试、维修检测等实践课程,其中无人机植保技术课程融入智能农业场景教学;
- 行业应用模块对接岗位需求,开发航拍测绘、电力巡检、应急救援等定制化课程,特别设置农业资源管理特色课程,培养学生跨领域应用能力。
专业创新性地将农业技术融入无人机人才培养,形成独特竞争优势。通过开设植物保护、土壤分析等农业基础课程,学生不仅能掌握无人机操作技术,更能运用多光谱成像、精准变量施药等智慧农业技术,在农业植保、资源普查等场景中实现"一机多能"。这种"无人机+农业"的复合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在农业现代化服务领域具有显著竞争力。
实训体系依托无人机一体化实训基地构建多维实践平台,包含三大功能模块:
- 占地500㎡的室内飞行训练场配备障碍模拟系统,用于基础飞行训练
- 装调实训室配置大疆行业级设备,开展无人机拆解组装、故障诊断教学
- 室外试飞场域设置三维测绘标靶与模拟农田网格,支持航测建模、精准施药等实战训练校企合作方面,学院与10余家农业科技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企业导师指导下参与真实项目,近三年累计完成超2万亩农田的植保作业实践。
就业方向呈现"一专多能"特征,毕业生主要服务于三大领域:
- 智慧农业领域:从事农业植保、资源普查等工作,月薪普遍达6000-8000元
- 工业巡检领域:承担电力巡线、油气管道检测等任务,技术骨干年薪可达12万元
- 创新服务领域:在航拍摄影、应急救灾等新兴行业实现灵活就业据2024年就业数据显示,该专业初次就业率达97.3%,其中在农业科技企业就业占比达41%,显著高于同类院校平均水平。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