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艺术学院作为安徽省唯一公办艺术类本科院校,其艺术与科技专业依托综合性艺术院校的学科优势,构建了特色鲜明的跨学科培养体系。该专业以"艺科融合"为核心教学理念,通过整合艺术设计与现代科技资源,培养具备信息传播设计能力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安徽省乃至长三角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办学优势。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该专业注重"实体与虚拟空间信息传播设计"的双重维度。核心课程包括博览会场馆设计、AI人工智能与设计表达、新媒体技术应用等模块,同时融入徽派建筑元素和传统文化基因。例如,《动态图形设计》课程结合黄梅戏数字化展演技术开发,《环境导视设计》教学中引入合肥市公共空间改造项目案例,实现教学内容与区域文化产业的深度对接。这种课程设计既延续了会展艺术与技术专业的历史脉络,又通过数字媒体艺术概论、创意思维方法等前沿课程拓展了学科边界。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凸显三个特色:
- 校企协同育人——与奇瑞汽车集团共建数字创意设计产业学院,开展汽车交互界面设计、智能展厅规划等联合课题
- 非遗创新转化——依托文旅部"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基地,将竹雕、漆艺等传统技艺融入现代展示设计
- 科技艺术融合——在洪建华大师工作室等实践平台,探索3D打印、虚拟现实技术在传统造像领域的应用
师资队伍呈现"双师型"结构特征,现有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53.8%,具有博士和海外背景教师达56.4%,包括省级学术带头人2人。教学团队在空间信息可视化设计领域形成研究特色,近三年承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项,开发"徽州古建筑数字化保护"等特色课题。这种师资配置既保证了传统艺术素养的传承,又能对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发展趋势。
该专业毕业生主要流向三个领域:
- 文化会展产业:从事主题场馆策划、智慧博物馆设计
- 数字创意行业:包括交互装置开发、沉浸式体验空间构建
- 文化科技企业:参与非遗数字化、城市公共艺术项目据校方数据显示,2024届毕业生在长三角地区就业率达82%,部分学生进入安徽省美术馆、科大讯飞等机构从事跨界创新工作。
在学科建设方面,艺术与科技专业通过"一院一特"工程打造差异化优势。其教学成果《破阵子》获2021世界合唱节金奖,数字媒体作品多次入围澳门国际电影节。专业建设注重"三个结合":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设计语言结合、艺术表达与工程技术结合、地方需求与国际视野结合,这种定位使其在2021年《中国大学评价》中跻身B+级专业行列。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