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上海市重点建设学科,构建"人工智能+教育"与"中法合作办学"双轮驱动的培养体系。该专业1986年设立,2019年入选首批教育部"双万计划",2022年通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近三年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考研升学率达15%。专业聚焦智能教育技术与应用开发,形成"师范特色鲜明、产教深度融合、国际协同育人"的办学优势,毕业生在基础教育与科技企业领域就业占比超70%。
学科特色与培养架构
专业立足新工科发展理念,形成三大核心优势:
- 双轨培养体系:师范方向聚焦人工智能教育,开设STEM教育交叉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中法合作方向强化金融数据处理,引进法国柏莱斯·帕斯卡尔大学课程体系
- 科研创新平台:依托上海智能教育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省级平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开发"课堂行为分析系统"等教育科技产品
- 实践育人机制:实施"基础实验→虚拟仿真→企业顶岗"三级训练链,与商汤科技、美承集团共建蘑菇云拔尖人才班,学生年均获国家级竞赛奖项20+
课程体系与能力进阶
实施"基础-专项-创新"三阶培养路径:
- 计算机基础筑基:
- 必修离散数学《操作系统原理》等12门核心课程,理论课时占比60%
- 通过数据结构与算法掌握CSP认证标准,构建软件工程开发知识框架
- 技术方向深化:
- 开设《人工智能教育》《金融数据分析》模块,运用Python完成50+教育应用开发案例
- 在虚拟仿真实验室开展网络拓扑优化实验,配置三维动作捕捉系统等800万元设备
- 教育创新突破:
- 参与"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教育大数据可视化"等项目,年均产出实用新型专利8项
- 推行双导师制,由长江学者指导《智能教育产品设计》课题
教学资源与行业衔接
专业构建"校-企-研"协同网络:
- 国际化配置:中法合作方向三分之一课程外教授课,实施2+2双学位项目,可获中法双学士学位
- 实验室集群:
- 建设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实验室《教育机器人研发中心》
- 开发国家级一流课程《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践》
- 认证体系:
- 推行1+X证书制度,可考取教师资格证《计算机软件能力认证》
- 毕业生教资通过率91%,CSP认证通过率75%
就业前景与行业趋势
毕业生呈现三维发展格局:
- 基础教育领域:45%进入上海市重点中小学担任信息技术教师,起薪8000-12000元/月
- 科技企业领域:35%任职阿里巴巴《商汤科技》从事教育产品研发,年薪15-20万元
- 国际发展领域:20%通过3+1本硕项目赴法国深造,或参与欧盟地平线计划
行业机遇聚焦三大增长点:
- 智能教育科技:2025年教育产品经理岗位需求预计增长50%
- 教育大数据应用:精准教学推动学习分析工程师年薪达18万元
- STEM教育:新课标实施催生跨学科课程设计师新兴职业
在"教育数字化"战略背景下,建议重点强化Python数据分析与教育机器人开发能力,考取人工智能训练师认证。需注重微课制作与智慧课堂管理技能积累,积极参与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利用学校与闵行实验小学共建的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资源。推荐辅修教育心理学或数字媒体技术课程,关注元宇宙教育场景与脑机接口教学前沿技术,通过本硕博贯通培养对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深造。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