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早期教育专业依托学院深厚的汽车产业背景和职业教育优势,构建了独具特色的育人体系。该专业以0-3岁婴幼儿教育为核心,将岗课赛证融合作为培养路径,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与产教协同,专业不仅聚焦婴幼儿照护技能,更注重在智能制造与汽车文化环境中培养复合型早教人才,其办学成果在技能竞赛和就业数据中得到充分体现。
在培养目标上,专业定位为培养"厚德精业、仁爱敦行"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需掌握婴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估、家庭教育指导等核心能力,同时具备跨领域的艺术素养和科学照护技能。课程体系采用"教、学、做"一体化设计:
- 基础模块:涵盖心理学、教育学及人体结构学
- 核心模块:包含婴幼儿营养喂养、五大领域活动设计(动作/认知/语言/社会性/艺术)
- 实践模块:通过仿真幼儿园实训室开展保教技能训练
实训条件建设凸显专业特色,24个专项实训室构建沉浸式学习场景。蒙台梭利实训室配备全套教具系统,用于感官训练和个性化教学实践;感觉统合训练室通过平衡木、触觉板等设备培养婴幼儿运动协调能力。正在建设的1+X母婴护理实训室将实现职业技能认证与课程的无缝对接,而传统文化实训室则融入胶东剪纸、茶艺等地方文化元素,拓展学生文化传承能力。
师资团队以"双师型"结构为支撑,31名专兼职教师中包括2名教授和7名副教授。专业带头人郭三华团队开发的国家级职业教育资源库为教学提供数字化支持,教师持有的蒙台梭利高级教师资格证和高级育婴师证覆盖全部核心课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团队与福山区清洋街道中心幼儿园建立"外聘专家"机制,将托育机构真实案例转化为教学项目,实现课堂与岗位的零距离衔接。
在培养模式创新方面,专业实施"四链衔接"策略:
- 教育链:构建"基础课程+方向模块+企业定制"三级课程体系
- 产业链:与万华集团等企业共建托育人才标准
- 创新链:依托环渤海应用技术协同创新联盟开发新型教具
- 服务链:通过社区早教咨询站开展社会服务实践
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就业方向涵盖托幼机构、社区早教中心及儿童健康管理机构。数据显示,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奖700余项,其中第三届"幼乐美杯"保教技能竞赛获省级三等奖,充分验证了教学成效。随着《托育机构管理规范》等政策推行,专业正加速向智慧托育方向转型,计划引入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培养适应智能时代需求的早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