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邮电大学于2023年新增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专业,是面向国家“双碳”战略和新能源产业链需求设立的特色工学专业。该专业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为核心学科,聚焦太阳能、储能电池等领域的材料研发与器件设计,旨在培养具备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对接陕西省重点产业链布局的新兴专业,其课程体系深度融合电子信息技术与新能源技术,形成了产学研协同的创新培养模式。
专业定位与产业特色
该专业立足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重解决新能源材料制备、器件开发及工程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培养方案强调绿色低碳和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实践能力,学生需掌握从材料性能分析到器件制造全流程的核心技术。通过校企联合实验室和国家级实践平台,学生可深度参与华为、比亚迪等行业龙头的研发项目,实现“理论学习-工程实践-产业需求”的闭环训练。
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
专业课程构建了“基础理论-专业技能-综合创新”的三层次架构:
- 基础理论课程:包括材料科学导论、物理化学A、电化学基础原理,奠定材料结构与性能的认知基础;
- 专业技能课程:如储能材料及技术、光伏集成与工程管理,强化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工艺优化能力;
- 跨学科融合课程:设置半导体器件物理、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制造工艺,打通材料科学与电子信息技术的交叉领域。
此外,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综合实验课程通过模拟光伏电站搭建、电池材料性能测试等真实场景,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实践资源与深造路径
依托学校国家级创新创业基地和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学生可进入隆基股份、宁德时代等企业实习,参与光伏材料量产或锂离子电池研发等实战项目。在科研方面,专业鼓励学生加入储能材料实验室或半导体器件研究团队,发表高水平论文或申请专利。毕业生可选择攻读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动力等硕士方向,或赴海外高校研究新型太阳能电池、氢能存储技术等前沿课题。
就业前景与行业优势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服务于三类领域:
- 新能源龙头企业:如隆基股份、比亚迪,从事光伏材料研发或电池系统设计;
- 电子信息科技企业:如华为、荣耀,聚焦半导体材料在新能源器件中的应用;
- 科研院所: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开发下一代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或固态锂电池技术。
据统计,西北地区新能源产业人才缺口年均增长18%,而西邮依托工信部共建高校背景,与天合光能等企业建立定向培养通道,确保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持续领先。
培养模式创新与学科支撑
专业采用“四融四化”新工科培养模式,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融入材料研发流程。例如,在光伏材料与器件课程中引入机器学习算法优化材料筛选效率。学科建设上,依托学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优势学科,形成“材料+信息+能源”的交叉学科群,为学生提供跨领域创新能力培养的独特优势。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