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创办于2003年,是学院首批重点建设专业之一。该专业依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特色专业的优质资源,形成了以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体系为核心的培养模式。在2015年江苏省独立学院专业抽检中表现优异,2025年校友会专业排名中被评为中国四星级应用型专业,位列全国第95名。专业设置紧密对接长三角区域产业需求,注重培养具备电力系统、智能控制、机器人应用等领域综合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培养与课程体系
该专业以培养电气工程师为目标,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课程设置涵盖强弱电结合的学科交叉特色,核心课程包括:
- 电路、模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等基础课程
- 微机与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控制工程基础等控制类课程
- 电力电子技术、PLC技术、智能机器人控制及应用等前沿技术课程
实践教学依托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工业与信息化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强化工程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合作与科研项目,学生可参与电力系统设计、智能设备开发等实际课题。
专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专业下设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两大方向。前者聚焦传统能源与新能源领域,毕业生可进入电厂、电力设计院、新能源设备公司等;后者侧重智能机器人、嵌入式系统开发,就业方向包括智能控制设备研发、工业自动化等领域。2025年数据显示,约30%毕业生选择考研深造,主要方向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控制工程等。长三角地区企业对专业实践能力认可度高,薪资水平处于同类院校前列。
学科竞争力与资源支持
专业在2025年校友会应用型专业排名中位列全国第95名,江苏省内独立学院中排名靠前。师资团队整合南京理工大学国家级教学名师和行业专家,科研方向涵盖特种电源、新型电力系统等前沿领域。实验条件方面,拥有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国家级平台,支持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科竞赛。此外,学校2025年启用的高淳新校区将进一步提升教学设施水平,总投资达40.5亿元。
转设动态与未来发展
尽管学校计划通过新校区建设推进转设,但目前仍保持独立学院性质,暂未公布转公办或民办的具体方案。专业凭借南京理工大学的品牌背书和区域产业资源,持续优化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模式。未来,随着智能电网、工业机器人等产业的扩张,专业将深化“电气+人工智能”交叉培养,强化在智能装备、能源互联网等新兴领域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