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理工学院的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作为该校重点建设的工科方向,依托智能工程学院的学科平台,形成了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该专业不仅注重理论教学,更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模式强化实践能力培养,近年招生规模稳步扩大,2025届本科毕业生人数已达108人(男生52人、女生56人),显示出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其课程体系覆盖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等核心领域,并紧密结合辽宁省“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战略需求,培养适应新能源汽车制造、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高素质人才。
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该专业构建了“基础+模块+实践”的三层次教学模式。基础课程包括电路原理与自动控制理论,模块化教学则细分为电力电子技术、工业机器人控制等方向,实践环节依托7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校企定制班开展。2022年与辽宁海渡集团共建产业学院后,新增了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维护、智能控制系统集成等前沿实训内容,学生可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开发,实现“课堂与车间无缝对接”。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既能掌握PLC编程、SCADA系统设计等核心技术,又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
校企合作机制是该专业的重要优势。通过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平台,已与海渡集团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合作内容包括联合开发《智能控制系统案例教程》等教材、共建实习就业基地、开设企业定制化课程等。例如在2025届培养方案中,企业导师直接参与《智能制造系统》等6门课程授课,学生大三即可进入企业参与智能生产线调试项目。这种产教融合模式使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3%以上,部分学生入职后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
从学科支撑条件来看,专业所在学院拥有190名高级职称教师和92名双师型教师,其中包含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实验室配备ABB工业机器人、西门子PLC实训台等价值超千万元的设备,支撑学生完成从电气图纸设计到智能控制系统部署的全流程训练。近三年学生团队在省级以上竞赛获奖超290项,其中智能汽车大赛获奖数量位列辽宁省同类院校前列,印证了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在区域服务定位上,该专业紧密对接锦州数字城建设和辽宁新能源产业集群需求。毕业生除进入新能源汽车企业外,还可选择智能电网、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就业。学院与丹麦、葡萄牙等6国高校开展欧盟伊拉斯谟+计划,为学生提供国际工程教育交流机会。这种“地方性+国际化”的双重定位,使该专业成为辽西地区智能控制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持续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掌握工业物联网技术、能源互联网优化等核心竞争力的应用型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