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师范学院的智能采矿工程专业是2023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新工科专业,依托学校在传统采矿工程领域的深厚积累,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该专业立足贵州省煤炭资源开发需求,响应国家能源技术革命与"双碳"战略,致力于培养具备智能化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端复合型矿业人才。作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延伸,其课程体系与实践平台建设均体现出跨学科融合的特点。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学生掌握采矿工程基础理论与智能控制、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知识,具备解决复杂采矿工程问题的能力。课程设置以"厚基础、宽知识、重特色"为导向,核心课程包括智能采矿学、矿山压力与智能岩层控制、开采损害与环境保护等,同时开设Python语言程序设计、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等信息技术类课程,形成"采矿+智能"的双核知识架构。
实践教学体系具有三大亮点:
- 依托贵州省矿山装备数字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凉都工匠场等省级科研平台
- 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共建26个校企实习基地
- 开设矿井智能生产虚拟仿真实验,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模拟井下作业场景
专业建设得到学科群支撑,其所在的矿业工程学科是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拥有:
-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领衔的师资团队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高水平科研成果
- 采矿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教学资源积淀
- 六盘水市作为西南能源基地的区位优势
在就业方向上,毕业生可从事矿山智能设计、矿井自动化系统运维、矿业大数据分析等工作。根据2025年校友会专业排名,该校采矿工程位列全国第九,智能采矿工程作为其升级版专业,继承并发扬了以下优势:
- 煤炭绿色开采技术研发能力
- 矿山灾害智能监测领域的专利成果转化
- 与贵州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升学通道
- 服务"富矿精开"区域发展战略的定向人才培养机制
该专业通过"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计划强化师资力量,目前拥有教授22人、博士24人,其中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牵头智能成巷方向研究。教学团队开发的《智能井巷工程》等省级金课,将井下顶板可视化探测等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形成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