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国语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以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为核心,形成了独特的培养体系。其立足外语学科优势,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小学教师,同时通过校内外实践平台强化教学技能。该专业依托附属学校和合作基地,构建了“观摩—研讨—实习”的立体化实践路径,并融入跨学科课程设计与教育创新理念,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课程体系方面,川外小学教育专业突出外语特色与教育创新的双重导向。核心课程不仅涵盖教育学、心理学等传统模块,还引入“生本课堂”改革理念,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与跨学科实践能力培养。例如,附属小学开发的“星梦船”特色课程,包括非遗传承、二十四节气、科创项目式学习等内容,通过跨学科融合教学打破学科壁垒。同时,专业建设中重视国际教育合作,如与国内高校交流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认证标准,提升课程的前沿性与规范性。
实践教学是川外小学教育的重要支撑。学生从大二起即参与入校见习,通过课堂观摩和教学研讨会深入一线教学场景。例如,2025年3月的见习活动中,学生系统学习了情境创设、核心素养培养等教学设计方法,并参与优质课打磨的全过程。此外,附属学校如川外九龙附小作为实践基地,提供外语精品课程和非遗工坊实践,如扎染、木工等特色活动,强化学生的多元教学能力。
专业发展还受益于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川外与九龙坡区共建的附属小学,构建了“小—初—高”外语教育贯通体系,实施“多元发展,外语见长”战略。其“英语+融合课程”和语言+项目式学习模式,将外语能力与学科知识结合,例如通过“丝韵慧心”葫芦丝课程实现艺术与语言教学的创新融合。大学层面则通过名师工作室和骨干教师团队推动教学改革,例如李帮魁名师工作室参与课程优化,提升学生的教研能力。
从社会影响与成果看,川外小学教育已形成显著品牌效应。附属学校获评“九龙坡区首批课程改革特色示范学校”,开发的8大类41项社团课程覆盖非遗、科创等领域。专业招生方面,2023年重庆本科批计划显示,该专业历史类与物理类兼收,学费为3200元/年,体现普惠性与开放性。这些举措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也为区域基础教育注入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