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传媒艺术领域的特色专业,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以培养全媒体时代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构建了"理论+实践+产教融合"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不仅开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基础理论课程,更注重非线性编辑与数字特技等前沿技术教学,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与凤凰卫视等知名企业的深度合作,使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中掌握新闻策划、采写编评、多媒体制作等核心技能。
在专业定位上,该专业着力打造职业化融合型实用技能人才,要求学生既要具备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基础,又要掌握电视摄像、网络新闻制作等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做中学"理念,前两年完成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等核心课程学习,第三年通过校媒合作项目和顶岗实习强化实战能力。这种"2+1"培养模式确保毕业生能快速适应报社、电视台、网络媒体等多元岗位需求。
课程体系设计体现"文技并重"特色:
- 新闻理论模块:包含中外新闻史、传播学等理论课程
- 技术实践模块:涵盖图片摄影、无人机航拍等数字采编技术
- 融媒体创新模块:设置舆情大数据分析、智能采编系统操作等前沿课程
- 职业素养模块:强化新闻职业道德、媒体法规等思政教育。校内配备的融媒体实训中心,可实现从选题策划到多平台分发的全流程模拟操作。
校企合作是该专业的重要支撑。学校与长城新媒体集团共建实训基地,引入冀云融媒体平台等实战系统,由企业导师指导舆情监测、短视频制作等项目化教学。学生可考取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证等职业证书,优秀作品有机会在合作媒体平台发布。这种"校媒协同"模式使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具备明显竞争优势。
在升学通道方面,专业搭建了"专科-本科"直通车,与韩国新罗大学等国际院校开展合作办学。毕业生可选择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等方向继续深造,2023年数据显示,该专业专升本通过率达35%,显著高于同类院校平均水平。2025年招生计划中,历史类与物理类考生均可报考,学费标准为11800元/年,提供多元化奖助体系。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该专业师资团队由双师型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组成,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20%,拥有媒体从业经历的教师超过40%。教学团队开发的"新闻采编工作坊"采用案例教学法,将唐山数字媒体工程研究中心的实际项目引入课堂,使学生在完成专题报道、纪录片创作等任务中提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