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是该校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依托学校工科优势和土木工程学科平台,专注于培养地下空间开发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聚焦城市地下交通、市政工程、商业综合体等领域,形成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毕业生就业面广且升学路径清晰。作为宣城校区差异化发展的重点方向,该专业深度融合徽派文化底蕴与现代工程技术教育,为学生提供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创新的学习环境。
在培养体系方面,该专业以“掌握现代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技术”为核心目标,构建了覆盖规划、勘测、设计、施工、运维全流程的课程体系。通过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岩石力学等基础课程奠定理论功底,结合城市地下规划与设计、岩土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等实践性课程强化应用能力。专业特别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将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地质学等学科知识整合,形成“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特色。
课程设置体现三大维度:
- 基础理论模块:包括土力学、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学等,强调地下工程的地质条件分析和环境适应性
- 专业技能模块:涵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岩土地下工程结构设计、施工管理等方向
- 创新拓展模块:设置BIM技术应用、智慧地下空间运维等前沿课程,适应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
学生需完成四年学制并通过考核,最终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开展联合培养项目,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通道。
实践与创新是该专业的突出亮点。宣城校区配置了工程素质教育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实践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开展隧道支护结构模拟、地下空间抗震设计等实训项目。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近三年累计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超过340项。例如2024级本科生徐礼昌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一区TOP期刊发表论文,并获批4项软件著作权,展现了突出的科研创新能力。
就业前景呈现多元化特征:
- 工程领域:面向地铁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基础工程等方向,任职于中建、中铁等央企的设计与施工部门
- 管理领域:进入城市规划、投资开发机构从事地下空间资源管理
- 深造路径:可报考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等硕士方向,近年升学率稳定在34%以上
专业特别强调“解决工程技术难题”的能力培养,毕业生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超过95%,部分优秀学生入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顶尖机构。
宣城校区为专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其3135亩生态化校园配备60万平方米教学实验空间,与合肥校区实行师资共享和一体化管理。城市建设工程系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学生可参与国家级大创项目和校企联合课题。校区特有的“工程+人文”培养模式,通过徽派建筑研习、文房四宝文化体验等特色活动,塑造学生兼具工程素养与艺术特质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