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工商企业管理(小微金融企业管理)专业,是财经商贸大类下工商管理类专科专业,以三年学制培养适应现代金融服务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该专业深度融合金融基础理论与企业管理实务,聚焦小微金融机构的运营管理需求,通过课程体系与实训项目的结合,形成“懂金融、善管理、重实践”的培养特色。以下从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实践模式、就业方向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培养定位紧扣小微金融企业的管理需求。专业目标明确指向“小微金融企业服务一线”,强调资源配置能力、风险管控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三大核心素养。课程设计注重将传统工商管理理论与金融行业特性相结合,例如在《小微金融管理》课程中融入信贷风险评估、金融产品设计等实务模块,使学生既能掌握企业战略管理等通用管理技能,又能适应金融行业的特殊要求。
课程体系呈现“双基础+多模块”结构。基础理论部分包括《管理学》《经济学基础》《金融学基础》等课程,构建学生对经济规律与组织管理的认知框架;专业模块则分为运营管理(如《企业数字化运营与管理》)、人力资源(如《人力资源管理(1+X)》)、市场分析(如《市场调研与分析》)三大方向。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已引入1+X证书制度,学生在校期间可考取人力资源管理师、企业内训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标准对接。
实践教学模式突出产教融合特色。专业与沃尔玛、屈臣氏、广东坚朗五金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通过“订单班培养”“门店轮岗实训”“沙盘模拟经营”等多元化路径提升实战能力。例如学生在李宁门店开展《商业空间陈列管理》课程实训,直接参与商品陈列设计与销售数据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课程中,通过虚拟市场环境下的决策对抗,强化战略咨询分析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就业方向覆盖小微金融企业全链条岗位。毕业生主要面向三类职业路径:一是运营管理类(如储备管理干部、部门经理助理),二是市场服务类(如市场专员、大堂经理),三是职能支持类(如人力资源管理专员、企业策划专员)。据专业介绍显示,历届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部分优秀校友已成长为营销总监、区域运营主管等中高层管理者。专业还通过《创新创业思维训练》等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为小微金融生态圈输送新鲜血液。
该专业目前存在两个发展争议点:其一,数字化能力培养的深度是否足够?虽然课程体系已加入《零售数据分析与应用》《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等数字化模块,但相较于快速迭代的金融科技需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相关课程的覆盖面仍需拓展;其二,职业晋升通道的可持续性如何保障?小微金融企业普遍存在组织结构扁平化特征,需进一步探索“基层管理岗—区域统筹岗—战略决策岗”的进阶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