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资产清偿债务的会计处理需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其核心在于区分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的性质,并根据债务人、债权人双方视角分别核算。新准则下,债务重组收益的确认规则与旧准则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将差额计入其他收益而非营业外收入,且需结合增值税、资产处置损益等要素综合处理。以下分场景解析关键分录逻辑及准则要点。
一、现金清偿债务
当债务人以银行存款直接清偿债务时,债务人需终止确认应付账款的账面价值,实际支付金额与账面差额计入投资收益。例如,应付账款500万元以460万元现金清偿:借:应付账款 500
贷:银行存款 460
贷:投资收益 40
债权人则按收到的现金与应收账款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投资收益,而非旧准则中的营业外支出:借:银行存款 460
借:坏账准备 50
贷:应收账款 500
贷:投资收益 10
二、非金融资产清偿债务
1. 固定资产清偿
债务人需先将固定资产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清偿时以账面价值抵债,差额计入其他收益。假设设备账面价值400万元(原值700万元,折旧300万元),公允价值350万元(含增值税45.5万元):借:固定资产清理 400
借:累计折旧 300
贷:固定资产 700
借:应付账款 5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4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5.5
贷:其他收益—债务重组收益 54.5
债权人按放弃债权的公允价值(460万元)确认资产入账价值,扣除可抵扣进项税额后,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为414.5万元:借:固定资产 414.5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45.5
借:坏账准备 50
贷:应收账款 500
贷:投资收益 10
2. 存货清偿
债务人需视同销售处理,按存货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并结转成本,差额计入其他收益。例如以账面成本300万元、公允价值400万元的存货抵债:借:应付账款 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2
贷:其他收益—债务重组收益 48
借:主营业务成本 300
贷:库存商品 300
三、金融资产清偿债务
以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抵债时,债务人终止确认债务及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差额计入投资收益。例如以账面价值380万元、公允价值420万元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抵债500万元:借:应付账款 5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380
贷:投资收益 120
债权人则按金融资产公允价值420万元入账,差额调整投资收益: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420
借:坏账准备 50
贷:应收账款 500
贷:投资收益 -30
四、组合清偿与特殊情形
若以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组合抵债,债权人优先确认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剩余金额分摊至非金融资产;债务人统一将差额计入其他收益。此外,若债权人将受让资产划分为持有待售,需按初始计量金额与公允价值减出售费用孰低计量。
通过上述案例可见,新准则的核心变化在于:债务人不再区分债务重组利得与资产处置损益,统一通过其他收益或投资收益反映;债权人则始终以放弃债权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受让资产,实现损益的精确匹配。实务中需特别注意增值税处理及不同会计准则(如小企业会计准则使用营业外收入)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