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唯一的气象类职业本科专业,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的智慧气象技术专业自2021年设立以来,始终紧扣气象行业数字化、智慧化转型趋势。该专业以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通过产教融合模式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形成覆盖气象观测、预报、装备保障等全产业链的人才培养体系。凭借40个校外实训基地和2900万元的先进设备投入,其毕业生在气象、民航、防灾减灾等领域就业率高达九成,成为支撑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的生力军。
培养目标:复合型能力与战略需求双轨并行
专业定位聚焦三大核心能力:
- 气象服务全流程技术:涵盖天气监测预警、气象数据分析、灾害应急管理等关键环节
- 智能装备运维能力:包括自动气象站维护、天气雷达调试等设备保障技术
- 跨学科融合创新:结合Python编程、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实现智慧气象服务突破。
培养方案紧密对接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国家战略,通过县级综合气象业务、航空气象观测等特色课程模块,强化基层服务能力建设。
课程体系:气象科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课程架构形成"基础理论+行业应用+前沿技术"的递进式布局:
- 学科基础层:大气物理、动力气象学奠定专业根基
- 技术支撑层: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数字化能力
- 行业实践层:航空气象观测技术、数值预报产品释用强化岗位适配性
特别设置气象数据分析与质量控制、自动气象站维护与维修等特色课程,将传统气象业务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有机衔接。
实训资源:虚实结合的立体化实践平台
专业构建"校内+校外+虚拟"三维实训体系:
- 校内建有22个实验实训室,配备气象雷达、高空气象探测设备等2000余台/套实体设备
- 与甘肃省气象局等单位共建智慧气象虚拟现实实训创新中心,运用VR技术模拟极端天气监测场景
- 通过校企合作项目接入真实业务系统,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参与气象灾害预警等实战任务。
这种"理论-仿真-实操"的进阶训练模式,有效破解气象设备昂贵、自然天气不可复现等教学难题。
就业前景:多领域覆盖的岗位集群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三大方向:
- 公共气象服务:县级气象台站综合业务、防灾减灾指挥系统
- 行业专项需求:民航机场天气预报、空管气象保障
- 科技企业研发:气象信息系统集成、智能观测装备调试
数据显示,全国20%气象台站技术人员、80%高空气象观测人员均毕业于该校,在世界500强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就业竞争力持续领先。
报考建议:交叉学科背景的适配性考量
该专业适合具备以下特质的考生:
- 对气象科学与信息技术双重兴趣
- 擅长数据分析与系统思维
- 适应野外观测与实验室研发交替的工作场景
学习过程中需重点发展短临天气预报、气象装备智慧运维等核心技能,关注气候预测模型开发、气象服务产品设计等前沿方向。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