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工商学院旅游管理(文旅方向)立足现代文旅产业需求,通过系统性课程设计、多维度实践平台和特色育人模式,致力于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以管理学学士为学位依托,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紧密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文旅经济圈建设,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
培养目标:聚焦文旅融合与创新能力
该专业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核心,培养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基础知识,精通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管理等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注重文旅融合,通过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产品设计等模块,强化学生对文旅产业链的全局认知。培养方案特别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学生既能胜任传统旅游业管理岗位,又能适应智慧旅游、研学旅行等新业态需求。
课程体系:模块化设计与学科交叉
课程体系分为基础理论、核心专业、实践应用三大模块:
- 基础理论:涵盖管理学概论、经济学原理、高等数学等,构建跨学科知识框架。
- 核心专业:包括旅游学概论、旅游消费者行为、旅游政策与法规,强化行业规范与市场分析能力。
- 特色方向:开设非遗文化创意、红色旅游、数字旅游概论等课程,融入甘肃地域文化元素,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通过课证融通(如导游资格证、1+X证书)和课赛结合(如“互联网+”大赛、红色旅游策划赛),实现知识与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
实践教学:四阶平台与校企协同
专业构建了“认识-研学-跟岗-顶岗”四段式实践平台,形成从认知到职业化的渐进培养路径:
- 认识之旅:通过敦煌彩塑技艺传习所、校史馆等校内基地,开展文化体验与模拟实训。
- 研学与跟岗:组织江南研学旅行、景区实地考察,强化场景化学习。
- 顶岗实习:与敦煌文旅集团等企业合作,安排学生在酒店、景区等一线岗位实操,提升职业适应力。
此外,依托甘肃省旅游协会资源,学生可参与行业趋势发布、政策研究等高端实践项目,拓宽职业视野。
就业方向:多元化路径与区域服务
毕业生主要面向四大领域:
- 考研深造:围绕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方向继续学术研究。
- 公共部门:通过考公考编进入文旅局、景区管委会等机构。
- 企业就职:在大型旅游集团、酒店管理公司、互联网旅游平台从事运营策划、市场营销等工作。
- 自主创业:依托甘肃文旅资源,开发非遗文创、乡村旅游等特色项目。
数据显示,学生导游资格证通过率超70%,就业区域覆盖“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80%以上,体现出专业与区域经济的深度绑定。
特色优势:政产学研用一体化
专业以“三融四旅一引领”模式为核心,整合课程、竞赛、岗位资源,形成校企协同育人生态。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1.5%,兼具学术背景与行业经验,保障教学与产业需求同步。同时,学校与马来西亚UCSI大学等海外高校建立合作,提供本硕连读等国际化培养通道。近年来,学生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奖超500项,专业获评甘肃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彰显其综合实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