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福建省重点高职院校,其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凭借独特的办学模式和行业资源整合,成为培养电梯领域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该专业自2015年设立以来,以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和福建省特色专业为发展引擎,构建了“校企共育、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分析其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就业资源,可深入理解该专业如何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专业定位与行业对接层面,该专业依托福建省电梯职业教育集团,与迅达、通力、三菱等全球电梯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这种合作不仅体现在订单班和冠名班的开设,更通过企业实际项目进课堂的方式,将电梯安装调试、物联网应用等前沿技术融入教学。例如,学生需完成电/扶梯顶岗实训,直接参与电梯井道土建勘察、设备调试等真实工作场景。
课程体系设计突出理论与实践双轨并行的特点。专业基础课程如机械制图、电机与拖动、电工电子技术,为学生构建机电学科知识框架;核心课程则以电梯控制技术、电梯安装与调试、电梯物联网应用技术为核心,强化对电梯结构原理、智能维保等专项技能的掌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课程引入德国“双元制”教育理念,采用“分型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品牌电梯(如奥的斯、日立)开设差异化实训模块。
教学资源与竞赛平台形成显著优势。校内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电梯装调与维护实训基地,配备液压传动控制台、变频器调试系统等先进设备,支撑学生完成从机械装配到智能诊断的全流程训练。同时,专业团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得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福建省赛一等奖7项,凸显其以赛促教的教学成果。竞赛内容涵盖电梯故障诊断、物联网终端安装等实操项目,直接对标企业岗位需求。
就业路径与职业发展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主要服务于电梯制造、检验检测、项目管理三大领域,具体岗位包括电梯维修技术员(占比35%)、工程监理(25%)、物联网调试工程师(15%)等。合作企业如中建海峡、华夏造价等提供定向就业通道,部分学生通过考取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证,进入地铁、机场等公共设施运维部门。数据显示,该专业近年平均就业率超99%,且20%毕业生在三年内晋升为项目主管。
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体现在三方面:其一,通过现代学徒制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学生入学即签订企业培养协议;其二,构建“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将国家标准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等文件转化为教学案例;其三,联合福建省特检院开展T证(电梯修理)、A证(特种设备管理)联合考核,推动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互通。这些举措使专业始终保持在电梯行业技术升级的前沿,为区域经济发展持续输送复合型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