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始建于1963年,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精品课程和区域中医诊疗中心等多项殊荣。该专业依托天池伤科流派的学术传承,形成了中西医结合、本硕贯通的培养体系,构建了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链条,在脊柱疾病、四肢关节损伤及骨病研究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其核心特色在于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技术深度融合,以临床实践为导向,培养兼具科研创新能力和临床诊疗水平的高层次人才。
学科历史与学术地位
该专业源于1963年成立的骨伤科教研室,经过60余年发展,已成为东北地区中医骨伤领域的标杆。2009年《中医骨伤科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11年升级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学科平台涵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吉林省骨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其主导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膝骨关节炎诊疗方案被列为全国推广标准,在脊柱畸形矫正领域提出的太极置钉法和洗髓灌顶法填补了中医骨伤技术空白。
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
该专业实施5+3本硕贯通培养:
- 本科阶段(5年):完成中医学基础理论、经典课程及临床技能训练,核心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系统解剖学、中医筋骨病学等;
- 硕士阶段(3年):衔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学习骨伤科学研究进展、医学统计学及临床轮转科目,实现“医教协同”。毕业生可获医学学士+中医硕士专业学位,同步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和住院医师规培合格证,形成从理论学习到临床实践的闭环培养路径。
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
课程设计强调经典传承与临床思维双轨并行:
- 本科核心课程:涵盖中医经典(《伤寒论》《金匮要略》)、西医基础(病理学、药理学)及骨伤专科技能(中医正骨学、骨伤影像学);
- 研究生进阶模块:设置名家医案解析、骨病分子生物学等前沿课程,配套国医大师工作室和天池伤科流派传承基地实践平台。教学团队由国医大师刘柏龄领衔,拥有岐黄学者3人、博士生导师60人,主编国家规划教材10余部,构建了“师承教育+院校教育”的特色教学模式。
科研成果与技术创新
近五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科研经费累计超1.32亿元,发表SCI论文160余篇。代表性成果包括:
- 创立“二步十法”脊柱手法治疗体系,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研发骨质增生止痛丸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在骨关节炎治疗中验证了补肾健骨中药调节软骨细胞凋亡的机制;
- 基于“治肾亦治骨”理论,开展股骨头坏死中医辨证分型研究,形成标准化诊疗方案并通过国家发明专利转化。
该专业毕业生可选择在三级医院骨科、科研机构或继续攻读中医学博士学位,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5%,成为推动中医骨伤学科发展的核心力量。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