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职业技术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作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立足于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教育人才。该专业依托学院百年师范教育传统,构建了以“一专多能”为核心的培养体系,通过课程设置、实践平台和就业保障三大维度,为江西省及周边地区输送了大量优秀小学教师。尤其在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专业注重“乡村教育情怀”与“现代教育理念”的融合,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在课程体系方面,专业采用“学科基础+教育技能”双轮驱动模式。核心课程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小学语文数学案例教学等理论模块,同时强化教师口语、班级管理、现代教育技术等实操能力训练。针对小学全科教学需求,开设古典文学、自然科学概论、社会科学概论等拓展课程,构建了覆盖语文、数学、英语等多学科的教学能力矩阵。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微格教学等创新实训手段的引入,使学生在模拟真实课堂环境中快速提升教学水平。
专业的实践教学网络呈现立体化特征:
- 校内资源:依托附属小学(林桥小学)作为长期实习基地,学生可参与班级管理、课程开发、课外活动设计等全流程教学实践;
- 区域联动:与袁州区22所小学建立合作关系,定期开展教育见习、学科教研、教学竞赛;
- 数字化平台:通过教育部教学资源班班通系统,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与远程教学观摩。
从职业发展支持来看,专业实施“双证融通”培养策略。学生在校期间可通过考试获取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等职业资质,同时借助学院与教育培训机构、农村学校的定向合作通道,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表现突出。数据显示,近三年该专业学生参加“特岗教师”“三支一扶”等项目录用率持续攀升,部分优秀毕业生已成长为县域小学的骨干教师或教研管理者。
对比学院其他王牌专业,小学教育的师资配置具有显著优势。专业教学团队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5%,包含省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等多元人才结构。教研成果方面,教师团队主持完成2项省级科研课题,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0余篇,开发的《小学德育论》《微格教学实训指南》等校本教材被多所兄弟院校采用。这种“教研反哺教学”的模式,确保了课程内容与基础教育改革前沿动态同步。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