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作为全国首批职业本科试点高校,其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专业立足产业需求,构建了产教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华为昇腾、鲲鹏、鸿蒙三大根技术基座,联合龙头企业打造联合创新产业学院,形成了“校企协同育人”的特色模式。课程设置以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技术为核心,结合华为真实项目案例和职业认证体系,致力于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面向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人工智能训练师等职业群,聚焦数据处理、模型构建、系统研发与运维等岗位能力。培养目标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学生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程序设计、数据库设计等基础能力,同时具备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领域的业务分析与方案设计能力。通过工匠精神与信息素养的双重塑造,学生能够胜任人工智能应用开发、数据分析等复杂技术任务。
课程体系与核心技术
专业课程分为基础课、核心课和实训课三部分:
- 基础课程:包括人工智能数学基础、计算机系统结构、程序设计等,夯实算法与编程能力;
- 核心课程:涵盖机器学习技术与应用、深度学习技术与应用、数据采集与处理,强化模型设计与调优能力;
- 特色实训:依托华为Atlas 800算力机房、昇腾人工智能实训箱等设备,开展人脸检测、语音处理、问答系统开发等实战项目,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此外,课程融入华为职业认证体系(如计算机视觉应用开发、Python程序开发证书),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同步。
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
学校构建了“3中心+1基地+1联盟”的产教融合平台:
- 协同创新中心:引入华为技术专家参与课程开发,推动教法、教材、教师改革;
- 联合创新产教融合基地:提供全应用场景实训环境,支持学生参与车路协同系统、鸿蒙设备开发等真实项目;
- 产学研联盟:与华为、奇安信等企业共建人才输送通道,通过ICT双选会实现高质量就业。
实习环节强调岗位对接,学生需在人工智能企业完成至少6个月的实践,掌握系统部署、运维服务等实战技能。
就业前景与升学路径
毕业生可从事人工智能产品实现、应用集成、数据挖掘等工作,主要服务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据学校数据显示,98%以上的就业率和华为生态企业的优先录用政策,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对于继续深造者,专业对接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硕士学位领域,形成“职业本科—专业硕士”贯通培养体系。
通过产业需求导向的课程设计、深度校企合作的实践平台以及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支撑,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正成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人才孵化器。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