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凭借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与行业认可度,成为装备制造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该专业面向《中国制造2025》战略需求,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目标,构建了"理论+实践+创新"的三维培养体系。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形成了覆盖自动化设备生产、系统运维、技术研发全链条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从基础技能到综合应用的全方位成长路径。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围绕工业自动化控制的核心能力展开。核心课程包括电路分析、电子技术、电机与低压电气控制三大基础模块,进阶课程涵盖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PLC)、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技术等关键技术领域。特别注重工业机器人技术与组态控制软件的应用能力培养,例如在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中,学生需完成从机械结构认知到控制系统编程的完整项目流程。
实践教学环节采用"阶梯式"培养模式:
- 基础技能训练:包括电工电子综合实训、电气制图AutoCAD等基础操作
- 专项能力提升:通过工业机器人工作站集成、变频调速系统调试等项目强化技术应用
- 综合实战演练:在智能制造单元运维、供配电系统设计等真实场景中完成毕业设计校内配备的国家级示范性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拥有20余个专业实训室,可同时容纳800人开展实践训练。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主要覆盖三大领域:
- 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从事系统安装调试、技术改造工作,合作单位包括富士康集团、北京长安汽车等
- 电力能源行业: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智能电网运维岗位发展,对接国家电网等企业
- 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智能制造系统开发,近年新增无人机控制系统维护等新兴岗位数据显示,毕业生在维修电工、电气设备安装工等职业资格认证通过率达95%以上,入职初期平均薪资超过区域同类型专业15%。
该专业通过1+X证书制度实现教育与产业标准对接,学生可考取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化工仪表维修工等职业资格证书。校企合作方面,与杭州西奥电梯、华为技术等企业共建订单班,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例如在智能终端行业订单班中,学生直接参与5G通信基站设备调试等实战项目。这种"校中厂、厂中校"的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岗位适应周期缩短至1-2个月。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