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师范大学的环境科学专业是该校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隶属于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该专业自2014年学院成立以来,依托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形成了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发展格局。近年来,专业在课程建设、师资力量、学科平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创新,尤其在重金属污染防控、环境影响评价等领域积累了显著的社会影响力。
一、专业定位与课程体系
环境科学专业以培养具备环境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课程设置突出厚基础、宽专业、强技能的特色,核心课程涵盖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评价学、环境规划学等模块,并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强化实践能力。例如,《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被列为自治区级在线开放课程,而《环境地学》则通过校级教学模式改革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师资力量与科研平台
学院通过外引内培策略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中36人具有博士学位,其中2人担任博士生导师。团队带头人张忠华教授领衔的生态与环境修复高水平人才团队,在喀斯特生态系统研究、土壤重金属修复等领域取得多项成果,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4项,发表SCI/EI论文近150篇。学院还建有环境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校级重点实验室,为本科生提供开放实验平台,年均支持创新创业项目100余项。
三、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
专业注重以赛促学,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环境实践虚拟仿真创新大赛中屡获佳绩,2022年考研率达34.8%,就业率连续三年稳居学校前三。毕业生可进入环保局、环境监测站及大中型企业从事环境管理、污染治理等工作。此外,学院横向科研项目累计经费超1700万元,在农用地优化利用、低碳发展等方向为地方政府提供技术支持,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践模式。
四、区域排名与学科优势
根据2024年广西环境科学专业大学排名,南宁师范大学位列全区第一(B级),领先于广西师范大学。校友会2025年最新评估显示,该专业被评为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3★),凸显其在西南地区的学科竞争力。未来,随着地表环境重金属污染与风险控制重点实验室的持续建设,专业在环境治理领域的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五、发展前景与挑战
尽管专业在课程思政和实践教学方面成效显著,但学生反馈的就业满意度(2.9分)仍有提升空间。建议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拓宽实习基地资源(现有17个教育实习基地),并依托广西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科研平台孵化创新成果,提升毕业生在环保产业中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