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人文学院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立足国家"健康中国"战略需求,构建了融医学、管理学和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通过现代健康管理理论与实践技能培养双轨并进,致力于培育能在医疗卫生、健康管理等领域从事健康评估、咨询指导、营销策划的全链条服务人才。专业依托健康福祉学院多学科交叉优势,形成覆盖基础医学、健康教育与促进等领域的课程体系,并与康养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持续探索产教融合新范式。
在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层面,该专业瞄准大健康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核心需求,设置涵盖基础医学、健康评价技术和健康政策法规的课程模块。培养方案注重跨学科知识整合,要求学生掌握疾病预防、康复护理等专业能力,并强化心理学与社会学素养。以林艺为代表的优秀学子案例显示,学生能熟练运用医学知识开展健康直播运营,运用管理学优化项目流程,印证了专业培养的实效性。
课程体系与教学创新突出实践导向,构建"理论-实训-竞赛"三维培养机制。核心课程《职业竞赛与健康服务人才培养》将国家级赛事标准融入教学,通过以赛促学机制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论证会专家建议增设智慧健康管理、大数据分析等前沿课程,推动传统课程向数字化转型。典型教学模式包括:
- 校企联合开发健康管理案例库
- 模拟健康风险评估工作坊
- 大健康直播运营实战项目
- 职业竞赛全流程指导体系
产教融合实践路径形成"双师型"育人特色,通过聘任金晓琴等国家级职业竞赛教练担任客座教授,将行业最新动态引入课堂。浙江康瑞养老等合作企业提供实习基地,学生可参与健康档案建立、慢性病干预方案设计等真实项目。2025届毕业生在杭州知未大健康中心的直播运营实践中,成功实现健康知识传播量提升40%,验证了"课堂-企业"协同育人模式的有效性。
学生发展路径呈现多元化特征,既有进入医疗机构的传统就业方向,也有向健康科技、新媒体运营等新兴领域拓展。数据显示该专业连续三年就业率超95%,毕业生在健康管理公司、社区服务中心等岗位表现突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林艺的成长轨迹显示,学生通过参与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中医药文创设计等实践,形成了"专业能力+数字技能+社会担当"的核心竞争力。培养方案设置职业规划模块,指导学生考取健康管理师、营养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教学支撑体系方面,学院建有健康福祉技术重点实验室和休闲康养现代产业学院,近三年取得10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4部软件著作权。师资队伍包含临床医学专家与健康产业管理者,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方法,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同步更新。这种"理论奠基、实践强化、科研反哺"的培养生态,使该专业成为区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