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立足国家文化战略需求,以“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为培养定位,致力于打造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专业人才。该专业依托中国语言文学与外国语言文学双学科支撑,构建了语言能力、文化素养、教学实践并重的课程体系,并通过“三型一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双语教学能力与国际视野。自2005年设立以来,该专业已形成考研深造、海外教学、基础教育“三向分流”的就业格局,成为江西省特色鲜明的优势专业。
培养模式:“三型一化”驱动复合能力
专业以“三型一化”(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为核心,通过多模块课程与国际化实践提升学生竞争力。课程设置涵盖语言模块(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英语及第二外语)、文化才艺模块(书法、武术、剪纸等)、文学模块(中外文学比较)及教学法模块(对外汉语教学论),形成“四维一体”的知识结构。例如,学生需掌握HSK汉语等级考试教学技能,并通过“跨境线上汉语教学实训室”进行互联网教学实践,适应“一带一路”语言推广需求。这种模式使学生既具备扎实的汉语功底,又能灵活运用外语与文化技能,满足国内外多元化职业场景。
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英语听力与口语、对外汉语教学法等,注重语言基础与教学能力的双向强化。实践环节设计独具特色:
- 中华传统才艺培训:通过书法、民族舞蹈等课程培养学生文化传播能力;
- 国际教学实习:依托国家汉办项目,选拔优秀学生赴泰国、美国等地开展汉语教学;
- 线上教学实训: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跨境课堂,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例如,2023级学生严晓萍凭借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技能大赛经验,毕业后进入跨国教育机构任职。
师资与资源:国际化平台支撑发展
专业拥有一支以博士团队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如罗荣华(南京大学博士)、田志军(南京大学博士)等,并聘请具有海外教学经验的教师参与授课。学院与国际教育学院深度联动,组织留学生参与“汉语文化体验月”“太极工作坊”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跨文化实践机会。此外,专业与宜春市中小学、海外孔子学院建立实习基地,确保教学理论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近三年,学生考研录取率达34%,汉语教师志愿者派出率超12%,部分毕业生进入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深造。
就业前景:多元路径服务国家战略
毕业生主要面向三大方向:
- 国际中文教育:通过国家汉办项目赴海外任教,如优秀毕业生揭淑芳、黄婷分别在美国、马达加斯加担任公派教师;
- 国内基础教育:超44%毕业生考入中小学编制,担任语文教师或文化课程讲师;
- 文化传播与学术研究:部分学生进入高校、文化机构从事研究或跨国文化交流工作。专业近年更注重线上汉语教学人才培养,与italki等国际平台合作,孵化了一批自由职业汉语教师,契合全球语言服务数字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