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建筑大学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成立于2020年,是响应国家大数据战略需求而设立的新兴交叉学科。该专业依托国家特种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沈阳分中心、辽宁省城市建设大数据管理与分析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结合建筑行业特色,培养具备数据建模、采集、清洗、分析及可视化算法设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课程体系融合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数学三大基础学科,并引入Hadoop、Spark、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形成“理论+行业应用”的双轮驱动模式。
专业特色与行业融合
该专业最显著的特点是聚焦建筑领域大数据应用。通过建筑机器人控制技术、智能建筑系统优化等研究方向,将大数据技术融入城市规划、工程管理等领域。例如,其核心课程《Hadoop开发基础及建筑大数据应用》专门针对建筑工程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设计,培养学生在智慧城市、绿色建筑等场景下的解决方案能力。这种“建筑+大数据”的交叉培养路径,使毕业生在建筑信息化、BIM技术应用等细分领域具备差异化竞争力。
课程体系与能力塑造
专业课程采用“三层次”知识结构:
- 基础层: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数理基础课程;
- 技术层:涵盖Python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数据挖掘算法等核心技能;
- 应用层:设置Spark实时流计算、数据可视化、云计算与分布式系统等实践导向课程。特别注重编程能力培养,要求学生掌握C/C++、Java、Python三种语言,并通过《大数据导论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完成从数据采集到商业决策的全流程训练。
产学研协同培养机制
专业与东软集团、华为云等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实施“双导师制”培养。例如:
- 校企联合开发《IT商业模式与创业》课程,引入真实企业案例;
- 集中实践环节包含机器学习课程设计、大数据平台构架实训等项目,学生需完成至少3个行业数据分析实战。这种培养模式使近两年毕业生在大数据系统研发、建筑信息化咨询等岗位就业率超过92%,部分学生进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机构从事智能建造研究。
就业前景与发展路径
根据行业报告,2025年中国大数据人才缺口将达200万,该专业毕业生主要流向三大方向:
- 技术开发类:如大数据架构师(平均月薪18K+)、Hadoop开发工程师;
- 分析决策类:包括建筑行业数据分析师、智慧城市规划师;
- 深造研究类:约30%学生考入卡耐基梅隆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攻读人工智能方向研究生。值得注意的是,专业特别开设《数字孪生技术》选修课,对接智能建造、元宇宙等新兴领域,为职业发展预留技术迭代空间。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